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445章 别贴住下不来(4k)

第1445章 别贴住下不来(4k)(2 / 2)

更具体的他没说,也没法说,反正剩下的事情同志们会自己脑补的。

果然,他的话马上就消除了同志们的惊讶,铁氧体和磁性材料本来就挂钩,高总工这么大的本事,在研究铁氧体的时候顺带着在永磁材料方面发现一点什么,也是很正常的。

别人也许没这个本事,但是高总工可以。

“你们就按照磁能积45goe、剩磁强度1.2t、矫顽力1200ka/去进行设计,剩下的问题,你们就不用管了。对了,铝镍钴的矫顽力,是80ka/左右。”

高振东知道他们不清楚铝镍钴的矫顽力,非常贴心的把铝镍钴的矫顽力也告诉了他们。

所有的同志听着人都麻了,是那种被闪电劈中的麻。

铝镍钴的磁能积才5goe……

他口中轻轻松松就提高到了9倍之多!

仅仅是这一项,就能解决他们的大问题!

更别说同样更优秀的剩磁强度,以及与磁能积相比,跨度更大的矫顽力,15倍!!!

但越是如此,同志们越不觉得高振东在夸海口。毕竟吹牛逼也是讲究基本原则的,但是真本事可以不讲究那么多。

没有哪个吹牛逼的人,敢吹到如此地步,当一件事情显得非常离谱乃至于让人不敢相信的时候,这件事往往可能是真的。

“哈哈哈,好的好的。我们回去把直线电机重新设计,彻底重来!”

这么大的变化,无疑直线电机的初级和次级都要重新设计,永磁体参数已经掀桌子了!

彻底推倒重来,本来应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同志们此时的表情看来,却成了一件极为享受的事。

傻子才不推倒!

高振东点点头:“嗯,去吧,希望你们能拿出最好的结果。”

“高总工,您放心,有了这个永磁体,我有信心在您要求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抛开原本没找到原因的电磁干扰问题,同志们此前已经想明白问题的磁场强度问题,他们可是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已经在脑海里代入数据进行了估计,情况极为乐观。

再加上刚才在高总工这里收获的磁场干扰的解决,同志们此时觉得自己强得可怕!

“好,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噢,不对,你们得先等我的好消息才行,哈哈哈。”

送走同志们,高振东甚至都没打开抽奖搜索的界面,而是直接在商店里翻了起来。

因为上辈子我们对外管制强磁材料而专门了解过相关技术皮毛的高振东知道,钕铁硼的生产技术在当前环境下完全不是问题,所以他想试试通过商店提取获取技术。

高振东随便找了一个强磁玩具——巴克球,钕铁硼这种在60年代要被人供起来的超级永磁材料,在几十年后在玩具上随处可见,是真的坐小孩那一桌的。

这就涉及到钕铁硼的另外一个特性,虽然钕不便宜,但是比起铝镍钴和钐钴来说,它便宜得多!钴的价格,差不多能高出一个数量级来。

而且钕铁硼里钕占比大约不到1/3,剩下的都是便宜货。

而钐钴磁铁就几乎没有低于50%的,价格非常咬手。

综合性能好,价格便宜,虽说居里点比较低,同时强度和加工性能不好,但是和前两者比起来,简直完美得可怕。毕竟大部分应用,都不需要太考虑温度,而且温度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不出高振东所料,提出来这套巴克球,还真就是钕铁硼做的,毕竟磁力那么强价格还不贵的东西,除了钕铁硼这货也没谁了。

钕铁硼虽然性能好,但是生产却不麻烦,高振东一看就乐了,这个时候,又该三分厂第一炉工——刘荣国同志出场了!

他一个电话敲来了刘荣国。

刘荣国带着一位年轻同志一起来的。

“高总工,这是我们科里的后起之秀,我也带他来一起学习学习。”

看得出来,刘荣国也在培养自己的后继者。不过这个事情,高振东肯定没他们做得好,毕竟高振东的模式特殊,除了尽量开枝散叶之外,他自己这套方式别人学不来。开挂的,没法教啊。

“嚯,好嘛,梯队培养,不错不错。只是这一次啊,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只有在实践中学习了。”高振东笑道。

这次没什么理论的东西,甚至方法也没有新的,主要就是材料配比和工艺细节问题。

刘荣国笑道:“有实践机会就是最好的机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啊,当年我不也是这么跟着您一点点学出来的。”

高振东笑了起来:“我懂了,你是找了个人替你烧炉子是吧。”

开罢玩笑,高振东把准备好的材料拿了出来:“你们就按照这个去做,如果缺材料,找部里要。”

刘荣国扫了一眼材料表:“不用,这些东西厂里都有。”

作为国内金属材料方面当之无愧的第一宗门,三分厂技术处的各种金属材料可谓是门类最全,没有之一。

高振东点点头:“那行,记住,速度要快!”

强磁材料这东西,可不只是用在直线电机上这么简单,用途极为广泛,更别说后面还有个钐钴磁铁等着,虽然高振东还没搞到手。

“你放心吧,这东西快得很。”刘荣国信心十足。对于烧炉子已经极有心得的他,早就估计好了时间。这个新材料工艺完整,材料齐全,能得了多少时间

他们快要走出大门的一瞬,高振东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注意!这东西是强磁材料,磁性很强,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别贴在设备上下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