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吸口气,望向外头那片黯淡的天色,“我们还是快点走吧,已经在这儿耽误不少时间了。”
顾时叙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说不清的情绪,最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离开那座乌烟瘴气的基地后,两人都收敛了许多。旅途中碰到各种势力、大小队伍,能避则避,能绕则绕。若不得不交涉,也只打听些简单消息,看看别的地方又是怎样一番乱相。
一路往北,渐渐就听到更多关于“首都基地”的传闻。越靠近那片区域,耳边越是被“首都”的名头塞得满满。有人说进首都基地要交大笔税钱,里头物价贵得离谱;也有人说那里军政齐抓,百姓安稳;更有甚者说当权者脾气暴戾,一言不合就格杀勿论……真真假假,千奇百怪。
可不管怎样,首都基地确实是华夏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块避难所,号称“固若金汤,末世不倒”。至少在许多幸存者眼里,那就是最后的圣地,是所有人的朝圣之处。可到底有没有吹牛,谁也说不清。二把手、三把手是谁?都管着哪些军队和部门?各种版本众说纷纭。
有个名字却反复出现:叶英柯,现任首都基地最高“名义”领导者,人称“叶元帅”、“叶大首领”。据说他出身军队,却是文职背景,长相好、口才佳,在新闻发布会或外交场合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叶英柯是谁?”某天傍晚,落脚在一片小树林里时,杨子晴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声。她前世知道得更多——知道这个“叶大首领”不过是被推上台的吉祥物,真正掌权的还有许多大佬。首都里的水深得很,大家各自抢地盘、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可表面偏偏要装出一副和谐大一统的模样。若和苏城基地那些明着互撕的派别比起来,首都方面更会掩饰、更会打造“光明盛世”的假象。
然而,到底谁握着多少权力,谁跟谁是盟友,又谁跟谁在暗地撕咬,杨子晴并不了解。她只知道,前世首都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只不过乱在檀板鼓乐的帷幕后——比明刀明枪还阴险几分。
“简单来说,”顾时叙一边挽着袖子,一边蹲在农场的黑土地上,双脚踩在松软土壤中,没抬头地解释,“叶英柯虽然挂着军衔,但主要是做文职工作。他长得不错,声音也好,谈吐得体,在群众心中形象很正面。但他并没有真正在前线指挥过战斗,祖上也没什么军政背景,所以手底下既没有多少部队,更没有什么实权。整个首都高层圈子里,他算不上顶尖人物。”
说完最后一句,他收好铁铲,站起身来,朝木屋的方向走了几步,对杨子晴招招手:“行了,这块坑挖得差不多,可以开始栽种了。”
杨子晴进仓库抱出一大捆树苗,尽管种类繁杂、良莠不齐,却都是她和顾时叙一路收集、买到、挖来的“宝贝”。有的能结甜美果实,有的可以榨油,还有材质优良的木料树。如今农场通过大把晶核续命,时间流速比外面快三倍不止,三亩多的肥沃黑土地再这么空着,实在浪费。
两人一拍即合,干脆把这儿当成“生产基地”,既种粮食,也种树木。他们算过,如果将来真有机会容纳大批幸存者,仅凭杨子晴之前囤的那些粮食,撑个十五天都算勉强。为今之计,唯有抓紧一切机会提升自产能力。
于是,一个负责挖坑平土,一个扶着树苗填土,虽然不是像某些大佬那样“挥手异能就能种出一片森林”,但两个高阶异能者联手,比普通农户还是快得多。杨子晴每扶好一株树,就转头问顾时叙:“所以,叶英柯当真只是个幌子吗?可再怎么没权没势,他也总有立场吧?他若想保住位置,必定要在高层那些人中站队,你的那位‘首长’,他和叶英柯关系如何?”
顾时叙闻言,拿着铁锹的手微顿,似是回想往事。他记得很早以前,首长和叶英柯关系尚可。叶英柯在外交层面能有些“功绩”,也多亏首长那会儿颇为欣赏他,甚至曾特别致电把他请来给新兵们上文化课。可后来,不知因何缘故,两人竟渐行渐远,音讯都少了。
念及此处,顾时叙眉头轻皱,收回思绪。凝望着远处摇曳的树苗,他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这事儿……说来话长。”他顿了顿,语气略显低沉,“等将来进了首都基地,如果能找到机会,你亲自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