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数据造假(1 / 2)

一时间,兖州某县开垦荒地两万亩、粮食增产五万石的佳绩,在周边州县传开,不少地方官吏还前来取经学习。

张文远也因此得到县令的赏识,被提拔为统计主事,负责全县的数据分析与上报工作。

他愈发得意,却没意识到,朝廷的核查专员已在赶来的路上。

朝廷之所以注意到兖州某县的异常,源于户部的一次数据比对。

蒋敬和马灵在汇总各地粮食产量时发现,兖州某县的耕地面积仅增加两千亩,粮食产量却暴涨五万石,远超正常的亩产水平。

同时,该县上报的修建费用,比相邻县全年的修建费用还高。

这些反常的数据,引起了蒋敬的警惕,他当即下令,安排了核算专员,前往兖州某县核查。

核算人员抵达该县后,并未急于召见官吏,而是直接深入乡村,展开实地调研。

在荒地开垦区域,他带着随从丈量土地,发现所谓的两万亩荒地,实际只有两千亩左右,其余多是未开垦的山石地与林地。

而粮仓,他要求打开所有粮囤清点,结果显示粮食总储量仅五千石,与上报的五万石相差十倍。

在便民瓦房修建现场,他只看到一间简陋的茅草屋,所谓的十间砖瓦房根本不见踪影,就是一两个草棚子。

为了获取确凿证据,这些核算专员还召集了当地农户询问。

一位老农颤巍巍地说:“大人,我们根本没开垦那么多荒地,县里的小吏只是让我们在纸上签了个名,说是走个流程。”

另一位参与粮仓管理的农户也证实:“粮仓里的粮食一直就那么多,上个月张文远还让我们把粮食从这个粮囤搬到那个粮囤,说是清点库存,后来不知道怎么着,就多了四万多石。”

掌握这些证据后,李大人返回县衙,传唤张文远与县令。

面对实地丈量的数据、农户的证词以及伪造的凭证,张文远与县令无从辩驳,只能低头认罪。

张文远哭着求饶:“大人,我为梁山流过血,我为大乾打过仗!我就是一时糊涂,只是想求个晋升机会,我太想进步了!”

县令也面色惨白,不停地忏悔:“我也立过功啊!大人,还请美言几分!”

这些核算官员都是裴宣手下,和裴宣的铁面无私一脉相承,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客观的将核查结果整理成奏疏,快马加鞭送往洛阳。

“兖州小吏张文远,为一己私利,公然篡改开垦面积、粮食产量、工程支出等关键数据,虚报幅度达十倍之多;县令为求政绩,对舞弊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此等欺上瞒下之举,各地小吏纷纷效仿,以造假求晋升,以虚报骗拨款,最终导致朝廷决策脱离实际,百姓负担加重,基层治理陷入混乱。”

“当前基层官吏考核机制过于侧重‘数据指标’,忽视了实际成效,同时,对数据的核查流程存在漏洞,县级上报的数据仅经过府衙简单审核,便直接呈送朝廷,缺乏实地验证环节。此外,基层算科人才匮乏,部分官吏缺乏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也给了舞弊者可乘之机。”

“恳请陛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据核查,严厉打击虚报舞弊行为,完善官吏考核机制,将‘实地成效’纳入考核指标,而非仅看数据;加强对基层官吏的监督,建立‘层层核查、实地验证’的数据审核流程;同时加快培养算科人才,提高基层官吏的数据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

洛阳乾阳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姜齐手持兖州核查专员的奏疏,脸色铁青,手指因用力攥紧奏疏而微微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