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城内的议事厅里,潮湿的空气让烛火微微摇曳。
王英听着身边的大臣说着南越的雨季来临时间,指尖反复摩挲着红河沿岸的山脉。
那里是南越最后的屏障,也是他寄予厚望的“天然防线”。
“当年诸葛丞相南征,也是受困瘴气毒泉,隋文帝派刘方征安南,三十万大军因瘴气折损过半;唐太宗也因南方湿热暂缓安南之征。”
王英对段三娘说着前朝旧事,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大乾军多是北方人,耐不住这南方的湿热,只要拖到二月雨季,瘴气一起,他们不战自溃!”
为了放大这 “天时优势”,王英当即下令:“派轻骑烧毁沿途山林中的草药,尤其是青蒿、薄荷这类能治暑湿的草木;再派人污染水源,在溪流中投放腐尸,绝不能让大乾军得到干净的水和药材!”
南方雨季的瘟病,向来是北方军队的噩梦,一旦疟疾、霍乱蔓延,即便有再好的武备,大军也会沦为病弱之师。
南越士兵依令而行,在清化以北的山林中放起大火,浓烟滚滚,烧毁了大片草药。
又将战死士兵的尸体抛入溪流,浑浊的水流散发着恶臭,顺着河道流向大乾军的营地。
段三娘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却隐隐不安:“徐宁此人行事谨慎,会不会早有防备?”
王英却摆了摆手,语气笃定:“谨慎?瘴气瘟病一起,越是谨慎拖延,越是死得快!这是老天爷给咱们的救命符!”
此时的大乾军大营,徐宁正召集赤脚医生与军需官,检查防瘴物资。
中军帐内,两千个麻布包整齐堆放,每个包裹上都写着“青蒿”二字,旁边还放着成册的《赤脚医生手册》。
“这青蒿是从岭南药农手中收购的,经试验,煮水服用可防治疟疾;这手册里详细写了如何识别瘟病、处理伤口、清洁营地,每个士兵都要熟记。”徐宁拿起一本手册,对众人叮嘱道,“这可是陛下早年亲自书写的,一定要牢记!”
早在出征前,徐宁便查阅了《隋书》《新唐书》中关于南方战事的记载,深知瘴气瘟病的可怕。
只是不等徐宁上奏朝廷,姜齐便已经从岭南调派两千名熟悉南方病症的赤脚医生,又让工部大量采购青蒿、艾草等药材,甚至改良了行军水壶材质,可以直接放在火上把水烧开,防止士兵饮用生水。
“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但是,看看这边气候,看看这边土地,这么好的地,怎么能让别人糟蹋了!”
徐宁在战前动员时对士兵们说。
针对卫生问题,徐宁还制定了近乎严苛的制度。
每日清晨,各营需派专人清理粪便,用石灰掩埋后焚烧。
士兵与随行百姓必须饮用煮沸的热水,每个营帐都配备铁锅,由专人负责烧水。
若有人违反,初犯者当众警告,再犯者罚没分配额度里的五亩屯田数,三犯者直接清除户籍,赶出队伍。
“咱们不仅要打赢仗,还要保住性命,这些规矩,是保命的规矩!”
负责军纪的将领在营中巡查时,反复强调着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