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新式工坊的生产效率,彻底碾压传统手工业,改变经济格局。
等到普通百姓,因为高产作物和医疗进步而人口大增,社会结构发生剧变。
等到皇权为了应对新的形势,不得不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
到那时,长孙顺德,以及他所代表的所有既得利益者,还会安于坐在谈判桌前,分享一个造纸工坊的利润吗?
绝无可能。
“十年……”
李北玄低声自语,目光透过摇晃的车窗,望向远处巍峨的皇城轮廓。
就算往最乐观的角度估算,他和门阀势力之间的正面冲突,爆发的时间点,恐怕也不会超过十年。
并非无的放矢。
李北玄的这个判断,其实是基于几个关键因素得来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蓝田书院的影响力,正在加速扩张。
现在的蓝田书院,每年招收的各地学生,都在万数之上,每年都有大批寒门子弟从这里毕业,带着新知识和新思想进入朝堂和地方。
他们或许现在职位不高,但十年后,必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严重稀释门阀对官僚体系的控制力。
而其次,是 新式产业的虹吸效应。
工业、矿业、航运……
这些新兴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积累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土地,作为唯一财富核心的地位。
大量人口从佃农转变为工人,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引发上层建筑的动荡。
而这个过程,十年已经算慢了。
然后,便是 技术扩散的不可逆性。
像改良造纸术、印刷术、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更高效农业技术等等,一旦推广开来,其带来的思想解放和生产效率提升,会像滚雪球一样加速旧秩序的瓦解。
门阀想要封锁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最关键的,是他自身的成长。
十年时间,足够他将骊山封地建设成一个坚实的根据地,足够他培养出更多嫡系力量,足够让他,推出更多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发明。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变得更加强大,对旧秩序的威胁也更加直接和明显。
门阀不会坐视他羽翼丰满。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北玄有些无奈。
毕竟他从未主动想去掀翻谁,只想安安稳稳搞他的研究,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顺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但历史的洪流,似乎已经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推到了与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利益集团,必然对决的位置上。
“草,黄巢竟是我自己?!”
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李北玄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算了。
黄巢就黄巢吧。
毕竟,若是为了这种理由,便止步不前,这可不是他李北玄的作风。
干就完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呵呵……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