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铁勒余部则再次臣服。
现如今东突厥向大唐臣服,西突厥想吞并东突厥,那就有损大唐的利益。
但现在,李逸提出,只要统叶护可汗接受大唐的册封,则大唐不仅同意和亲嫁公主给统叶护之子,天子还愿意纳统叶护之女入宫。
最重要的是,大唐可以默许西突厥攻打漠北铁勒诸部。
东突厥,现在是大唐的臣属,西突厥不能动,但漠北铁勒诸部可以动。
李逸说出这条件时,泥敦都有些意料不到。
他不知道的是,随著颉利可汗被擒来长安,突利可汗继位,东突厥汗国,已经完全臣属于大唐。
如今的东突厥诸部,甚至有些群龙无首的迷茫,突利可汗的威望不足,服他的不多。
可其它各部首领,就更不行了。
东突厥就好像被阉了一样,突然就萎靡不振,像是一盘散沙。
一直被突厥统治的漠北铁勒诸部,见到宗主这种状态,不免就有了异样心思。
尤其是此前因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对铁勒诸部的打击,让许多铁勒部从西域迁到漠北,比如带著七万帐东迁的薛延陀部,在东突厥正衰弱的时候,漠北的铁勒诸部反而是更强盛了。
主弱仆强,铁勒人谋求建立自己的汗国,事实上,当初薛延陀、契芯等铁勒强部,就在西域建立起了铁勒汗国,薛延陀现首领夷男的祖父还曾是可汗,只是后来被统叶护击败,不得已东迁投东突厥。
铁勒部的数量、实力,并不比突厥弱多少。
也正是因此,当年西突厥才要想办法对铁勒诸部下手。
现在,铁勒谋求在漠北建国,他们也派人来长安朝贡,送了牛马羊驼、金银珠宝。
可大唐直接拒绝了。
皇帝一眼看透了铁勒的野心勃勃,更看到了若让他们占据漠北建国后的威胁。
可皇帝的不允许,铁勒人也不会就真的听从。
但让大唐出兵漠北,现在不合时宜,也没这个能力。
大唐如今也只是勉强震慑著东突厥呢。
让东突厥各部去打漠北铁勒人,他们也未必愿意,而且他们现在这个状况,也未必打的过。
正因此,祸水东引,默许西突厥去打漠北,这驱虎吞狼之计很妙。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大唐坐山观虎斗便是。
朝廷也不担心统叶护就能吞并铁勒,统叶护此人如今正变的自负且苛猛,西突厥其实正在走下坡路。
让西域突厥和漠北铁勒斗起来,大唐才是最得利的那个,那两个,可都是潜在威胁,甚至李世民的长远规划中,大唐将来是要夺回西域和漠北的,早晚要和西突厥、铁勒开战。
李逸对西突厥提出和亲的条件,一万匹马,牛、驼各两千头,羊五万只时,泥敦应下了。
他这次来朝贡,就已经带来了五千匹马和万钉宝钿金带献给唐天子。
统叶护虽自负,但对中原王朝还是保持著足够的清醒,沿续了他兄长的一贯风格。当年中原隋朝,把西突厥处罗可汗掀翻,甚至将他扣留在中原,最后还是死在大唐长安门下省后院。
没有拿下漠北铁勒,吞并东突厥,统叶护是不会与唐开战的。
西突厥的国策,就是西边联合拜占庭对付波斯萨珊,东边联合中原大唐,对付东突厥和铁勒。
远交近攻,西突厥统叶护兄弟俩玩的炉火纯青。
大唐君臣们也正是洞悉此情,才会提出这样的对策。
远交近攻,各取所需。
大唐承诺只是册封统叶护可汗,授他官爵,设立安西大都护府这些,不会干涉西突厥,既不会派官,也不会派兵。
敦煌以西的那片二百余里的大漠,就是双方的边界,互不逾越。
李逸说大唐得面子,西突厥得里子,双方还能互市贸易。
看似大唐好像只是要西突厥一个称臣进贡的名义,其实这里面已经有了许多埋伏了。
可大唐承诺,默许西突厥攻打铁勒,甚至是默许他们吞并漠北,不仅大唐不会出兵干涉,而且还会约束突厥不会干涉。
意思就是会让东突厥放弃漠北。
泥敦无法拒绝这样的提议,在他看来,大唐和东突厥都放弃了漠北,那铁勒诸部不可能独自对抗的了西突厥。
他们当初在西域能打铁勒诸部打的四分五散,如今也照样能。
这笔交易,很划算。
至于说娶大唐公主,要一万匹马,两千头牛、驼,五万只羊,他觉得也同样划算。
漠北薛延陀首领夷男也派了心腹,带了一千匹马来朝贡,也想求娶公主,甚至想让大唐册封他为可汗,帮他们建立铁勒汗国,却不知道,他们被摆在了餐桌上,李逸和泥敦代表著大唐和西突厥,直接把他们分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