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猎蝗(2 / 2)

一来暂时安抚下这个温大炮,

二来嘛,现在给他身兼三个要职,

但要不了多久,肯定就会以其它理由,诸如他忙不过来等为由,要拿掉一两个差事。

到时,肯定不是拿掉刚授的御史大夫,而是拿掉他检校中书令这个职务。

毕竟,御史大夫是实授,中书令却仍还是检校官。

温彦博还没反应过来,

李世民已经拍板定下此事。

按制,三品以上官吏任免权在皇帝,宰相有推荐权。

四五品官任免权在政事堂,而五品以下官员,则归吏部。

御史大夫是从三品职事官,皇帝钦定人选,温彦博做为现宰相,也不是什么不能胜任的。

“御史台佐贰治书侍御史例置两人,现在只有马周一人,当再添一人。

朕看张亮就挺合适,便以怀州都督张亮,迁光禄卿兼治书侍御史。”

皇帝迅速决定四道人事任务。

御史大夫崔君肃迁襄州都督,温彦博任御史大夫,仍检校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

怀州都督张亮迁光禄卿兼治书侍御史。

滑州都督温国公李文相迁怀州都督。

安排后好,廷议结束。

皇帝带着宰相们去黄河滩。

一行人骑马来到黄河滩,看着这大片大片荒芜的河滩地,都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众人目光向李逸望来。

“冬晴未经雨雪之时易寻,”

他带大家尽量河边走,蝗虫产卵时会挑那种湿润一些的土产卵,特别是那种水退后的滩涂地带。

这种滩地,

正常情况下,冬季寒冷下雨降雪,会让蝗虫卵死亡大部份。

只有部份抗过寒冬的虫卵,等到春夏之交气温上升时,就会孵化出来。

而一般情况下,春汛夏汛,也易把河滩淹没。

故此正常年景,产卵最多的河滩地,卵能成活的很少,也就能成蝗灾。

可就怕旱,久旱给了蝗虫卵大量孵化的机会,尤其是那种先涝后旱,那就更让蝗虫好产卵好孵化,蝗虫甚至能一年产三次卵。

河滩挖蝗虫卵当然也是个技术活,

不可能全翻一遍,没那个体力,也干不过来。

“天气晴好时,在河滩上搜寻,一般会有小鼓包或小裂缝,然后再挖,虫卵也就在一两尺深。”

蝗虫产卵,都选择那种潮湿背风向阳的土地,将产卵器插入地下,分泌出白色巢穴后产卵,一次能产五六十甚至上百粒。

它们产卵后还会用土封巢。

蝗卵如米粒,卵巢就像是一个桑葚。

李逸把自己知道的不多的一点蝗虫知识科普给他们听,弯着腰在河滩上搜寻,

皇帝和宰相们,人手一支小锄头。

随行的百骑、禁军数百人,也都一人一支锄头或是铲子。

这里挖挖那里铲铲,

这么多人,

很快就有人挖到了。

一名禁军兴奋的喊叫,

引来皇帝宰相们围观。

一尺左右深的土里,一支卵巢,像是一节桑葚,上面是沾满土的蝗卵。

“这就是蝗虫卵”

“嗯,没错,这就是蝗虫卵。”

李逸接过仔细查看,“别小看这玩意,这一个巢,足有六七十枚卵,大旱,黄河水不淹上这片滩地,今冬天又暖冻不死它们,

那到明年天暖和后,

这一只巢,就有孵化出数十只蝗虫来。”

李逸让禁军拿出尺来,以挖到的这只蝗卵巢为中心,量出了一亩地。

“把这亩地围起来,拿锄头全部翻挖一遍,把每一个蝗卵都要挖出来,然后清点出来,

我们统计一下,看看这一亩河滩地,到底能挖出多少虫卵来。”

上千号人,开始撸起袖子在黄河滩上大干起来。

禁军们围起布幔。

周孝绍想请皇帝坐在帐篷里喝茶观看便可,但李世民拒绝了,他也撸起了袖子,拿起锄头,

跟着大家,

在这围起的一亩河滩上,挖呀挖。

温彦博、王珪不想动手,

可皇帝却开口让宰相们跟着他一起挖。

于是乎,

皇帝、宰相、百骑、禁军,

大家都挥舞锄头,在这小小的河滩上挖呀呀。

人多力量大。

上千号人,挖一亩地。

一人也就挖半个平方,

要不是要求挖的细致,掘地三尺把所有虫卵找出来,其实三两下就能挖完。

蝗虫卵很多,

还挖出了不少其它虫卵,

但这次只计算蝗虫剿和卵。

每个剿都记数,

最后把挖出来的卵称重。

“多少”

李世民满身泥土,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蝗卵,脸色都有些苍白。

“十,十六斤。”亲自称重的禁军将领许洛仁声音都有点颤抖。

二百四十步的标准一亩滩地,

居然挖出了十六斤蝗虫卵。

“这一斤蝗虫卵有多少个”

“臣等数了,约三百个卵块有一斤,一斤约有两三万粒蝗卵。”

皇帝的脸苍白无比,

一亩地的蝗卵,得有二三十万粒,这要是都孵化出来,哪怕是只孵化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也是两三万、两三千只啊。

那万亩河滩,十万亩河滩,得孵出多少蝗虫

一想到遮天蔽日的蝗虫,李世民脸又白了几分。

皇帝身后的一众宰相、禁军们,也全都是满脸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