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九章 魏浚开关

第三十九章 魏浚开关(2 / 2)

众人听闻此言,多感觉不可思议。尤其是像何攀这般在官场上沉浸已久的老人,他委婉地批评刘羡道:

“主公,身为人君,还是不要太过轻信。人心叵测,在洛阳,司马越都能隐藏那么多年,直到最后才显露阴谋,而您与魏浚,仅有一面之缘,怎知他人品如何?焉知他不是设下一个陷阱,引我等上钩呢?”

他随即说出自己的猜测道:“主公,或许您看得没错,魏浚是一个好人,可这样一个好人,却受河间王的提拔,在征西军司中任职多年,这不奇怪吗?人多是易变的,可一个好人,却能在张方与李含的熏陶下,长时间与他们相处吗?这说不通啊?”

“而且,他说在阳平关有故交,可谁又能知道,抵达了汉中以后,是他说服了故交,还是故交说服他回心转意呢?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主公,您不可不防啊!”

此言说罢,顿时引起许多人附和。很显然,经过洛阳的血腥战事以后,司隶府的僚属们对征西军司,尤其是张方的部下,俨然是深恶痛绝。这种深恶痛绝,继而形成了一种偏见,他们并不愿意相信,在征西军司这片泥沼中,还可能出现什么正人君子。

但刘羡却明白一个道理,人到底变得如何,其实并不主要在于环境。

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堕落了,这里面当然有林林总总的原因,自然也包括环境的影响。可归根到底,若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是什么样的环境都阻止不了的,因为这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能够决定一个人成为何种人的,只有自己。

这是人绝无仅有的自由,不论他人有何等的力量、财富、权势,他们也不可能让另一个人的心灵真正屈服。毕竟世上最大的威胁,也不过就是杀死另一个人,可这也无法改造他们的思想。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人可以被毁灭,却无法被击败。

大部分人堕落的理由,其实是他们想堕落。只是这说起来非常难听,于是就要归结于环境,欺骗自己说,都是世界的错,自己没有改变的可能。而一旦人能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念头都由自己决定,他可以改变自己的时候,那就像破茧成蝶一般,不可能再堕落回去了。

而魏浚既然主动脱离征西军司,又将家人都托付给自己,那就说明,他有这种改变自我的觉悟。虽然刘羡这一生,看错过许多人,但是唯独对于这种有觉悟的人,是从未看错过的。比如李矩,比如卢志,比如祖逖,他们都有类似的觉悟。而他们的反面,便是那些看不清自己的人,比如陆机与司马冏。

故而刘羡仍旧说道:“何公多虑了,我不过是派人入城稍作联络罢了,就算不成功,再攻城不迟,何必如此敌视呢?”何攀自是拗不过他,最后也只得同意。

他便令魏浚的侄子魏该过来,让他混迹在沮县俘虏之中,然后命诸葛延带一小队,将这七百余名俘虏押送到阳平关前。再以劝降为名义,将这些人尽数放归。若魏浚此时就在关内,魏该便能与他联络,确认开城的相关事宜。

若魏浚此时就在城内,能够直接开城,那是最好。若魏浚不能开城,却能作为内应,在攻城的时候顺势响应,那也可以接受。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在城内没见到魏浚,那就只能按照刘羡事先的计划,用迂回的方法进攻阳平关了。

主意既定,刘羡便在山上等待消息,不料魏该一去两日,竟然迟迟没有消息。这让等待入关的将领们大失所望,他们相互议论说:“是不是姓魏的已经摸清了我军的虚实,准备固守不应吧?”

等到了第三日,刘羡也觉得不能干坐了,虽不知道城内出了什么意外,但还是要做多手准备。于是他叫来毛宝,让他准备好翻山的绳索,在夜里攀山进入汉中。结果也就在这一日夜晚,薄雾朦胧的时候,士卒们还未有所调动,关城中突然间火光冲天,隐隐从城中传来一阵喧哗声。但因为城墙高耸,无人得知城内具体详情。

刘羡得报后,当即立断,让毛宝率众直接前去关城。人们在靠到距离关城数十步的时候,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关门是虚掩着的,这里留了一条缝,可供一人从中穿行。在其余人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去,是不是陷阱的时候,毛宝已然拔出了刀刃,从门缝中钻了进去。其余人不敢跟丢主将,也只好跟了进来。

百来人进了关城,看见门内空空如也,再往前数十步,就可以看到,城墙头有人摇晃火把,呼应他们上去。毛宝也不迟疑,到了上城门的台阶,立刻就朝城楼上走,当头一人一身戎装,看见他便紧紧抓住毛宝的手,说道:“是安乐公的人吗?”

毛宝见此人身材修长、面容俊朗,观其年龄,大概在三四十之间,他知道此人必是魏浚无疑了。

魏浚连声向毛宝解释道:“镇守此关的,乃是我的好友任拜。我本来说服了他,结果前几日,他接收命令,听说张方将至,又心生畏惧,临时反悔了,不仅不愿为主公开城,还对我严加监视。我是说服了部分流民在外生乱,趁势开的门。你快去找安乐公,把大队兵马请进来!”

在毛宝将要离开时,他随即又记起一事,连忙嘱咐道:“你去请兵马时,请一定要告知安乐公,士卒们并无抵抗之意,请他约束兵马,切勿扰民,只管接管城门城楼,余者由我洽谈,束手必可擒也!”

“那你干什么?”

“我守西门,等你们再过来!”

半个时辰之后,李矩率骑军赶至阳平关下,西门仍然安然无恙。骑士们于是马不停蹄地奔向阳平关的高处要塞,将其一一接管,然后高举火把,向那些正打算进攻西门的守军们轮番示威。而随着有人一声高喝,将八字安乐旗高举在阳平关城头,并高声道:“安乐公入城了!”

这一声真如晴天霹雳,其余的刘羡军卒齐声附和,令守军黯然失色,他们原本就有些不知所措,此时更是完全呆住了。魏浚此时离开西门,率七八人前往敌军之中,也不拿武器,高举着双手靠近道:“安乐公不杀降兵,想活命的赶紧扔下兵器,事后还能遣返回乡!”

剩下的人们见此情形,人群响起一阵骚动,许多人都扔下武器向他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