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份份pdF格式的报关单在屏幕上铺展开时,指挥中心的空气中,那股紧张肃杀的气氛反而诡异地消散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困惑。
“林队,你看……”李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这些货单……好像太‘正常’了。”
林纾凑了过去,屏幕上显示的是标准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货物品名一栏,填写的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农副产品:“脱水香菇干”、“精品蒜片”、“特级辣椒粉”、“冻干蔬菜包”……发货地是滨海,目的地则分散在东南亚的几个港口城市。每一笔交易的单价、数量、总金额,都做得天衣无缝,完全符合市场行情。
“这不对劲。”林纾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的直觉在疯狂报警。如果说之前的“海天环球”像是一只穿着华丽外衣的狼,那么这家“滨海嘉V业”则像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它的伪装更加朴实,也更加具有欺骗性。
他死死地盯着那些数字,大脑飞速运转。他试图在这些看似完美的表格中,找到那个能够撬动全局的裂痕。他的思维沉浸了下去,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港口那些堆积如山的集装箱,闻到那些香菇和蒜片在空气中弥漫的混合气味。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数量”和“总重量”那一栏。
“佳佳,把所有单子的总出口量,按月份累加起来。”
李佳立刻会意,双手在键盘上化作一道残影,迅速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脚本。很快,一个惊人的数字呈现在屏幕上。
“林队……过去三个月,他们总共出口了超过三千吨的所谓农副产品。”李佳念出这个数字时,自己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三千吨!
林纾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数字像一枚重磅炸弹,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他不是港口物流专家,但他对仓储容量有着基本的概念。港区c-7那种标准尺寸的仓库,满打满算,一次性能存放的货物也就一百到一百五十吨顶天了。
三千吨,意味着在过去的九十天里,这个仓库平均每天都要吞吐超过三十吨的货物。如果考虑到装卸、查验、集港的时间,这家公司几乎需要每天都有一到两个满载的集装装箱从这里运出。这需要一支何等庞大高效的物流车队和装卸队伍?需要一个何等繁忙、人来人往的仓储环境?
可王队他们在现场的反馈是什么?那里大部分时间都静悄悄的,只有那辆黑色奔驰偶尔像幽灵一样出入。
“这不可能!”林纾一拳砸在桌面上,桌面上的咖啡杯都随之跳动了一下。“一个仓库,根本支撑不了如此巨量的货物周转!除非……这些货,根本就不存在!”
一瞬间,一个在经济犯罪领域屡见不鲜的名词,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虚报出口,骗取退税!”
林纾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加速流动。他终于明白了对方这套复杂操作的最终目的。那些假冒化妆品,可能只是他们整个犯罪链条中的一环,甚至可能只是用来掩盖更大罪恶的障眼法。他们利用假货出口的名义,伪造出一整套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贸易流程,真正觊觎的,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而给予企业的巨额税收补贴!
这是一个双重犯罪!他们一边用劣质的假货坑害境外的消费者,一边像蛀虫一样,疯狂侵吞着国内的财政资金。其胆大包天、手法之缜密,令人发指。
“我们找到他们的‘钱袋子’了。”林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他感到一阵后怕,如果不是因为那本偶然被发现的笔记本,这个隐藏在阳光下的巨大毒瘤,还不知道要逍遥法外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