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早料到摊主会讨价还价,心里早已备好后手。
他从帆布包里又摸出一枚铜钱,指尖捏着钱缘递了过去。
那铜钱边缘没有一丝磕碰磨损,
钱面上“康熙通宝”四个字的笔画遒劲清晰,钱郭规整,一看就是保存极好的真品。
“老爷子,您再瞧瞧这个。”
卫国声音稳了稳,带着几分笃定,
“这可不是普通的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特铸的罗汉钱。
您看这钱文,熙字左边少了一竖,这是罗汉钱独有的特征,
市面上流通的少,比普通康熙通宝值钱不少。
现在我用那只民国竹雕笔筒,加这枚罗汉钱,再添五百块现金,
三样换您这双象牙包铜筷,您仔细算算,绝对稳赚不亏,您看怎么样?”
干瘦的老头接过罗汉钱,指尖在钱面上轻轻摩挲着,
又把铜钱举到头顶对着阳光照了照——阳光透过铜钱中间的方孔,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钱文的纹路在光线下愈发清晰。
他翻来覆去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确认没有做旧的痕迹,才缓缓放下铜钱,沉默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
“行,看你是真心喜欢这筷子,也懂行,不糊弄人,我就跟你换了。”
两人当即在桌边完成了交换,卫国先把五百块现金和罗汉钱递过去,
又从包里取出那只竹雕笔筒,看着摊主把三样东西一一收妥,才双手接过那双象牙包铜筷。
筷子入手温润,象牙筷身泛着淡淡的米白色光泽,包边的铜片经过岁月沉淀,
透着一层柔和的包浆,他小心地把筷子揣进内侧口袋,
转身走向院子角落时,趁没人注意,
悄悄用意念将筷子送进了空间——这宝贝太惹眼,揣在身上总怕出意外。
换完筷子,卫国没急着走,又在四合院的各个摊位间转了转。
院子里摆着不少老物件,有清末的瓷瓶、民国的铜镜,
还有些旧书画,可大多要么是仿品,要么是品相太差,没能让他动心。
直到走到西侧一个摊位前,他的目光停在了一本线装书上——
那是王羲之《丧乱帖》的唐模本,封面是深蓝色的绫锦,已经有些褪色,
翻开内页,泛黄的纸页带着千年的古朴气息,上面的字迹临摹得极为逼真,
连原作中“丧乱之极”的顿挫笔意都还原得恰到好处。
摊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见卫国看得入神,主动搭话:
“小伙子,这可是唐模本,不是后世的仿品,纸是老纸,墨是老墨,懂行的都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卫国心里一动,想起空间里存着一个早年收来的安南国陶罐——
那陶罐是清代的,器型规整,表面还绘着缠枝莲纹,也算个不错的老物件。
他跟摊主商量用陶罐换帖本,对方翻来覆去检查了陶罐,确认是真品后,爽快地答应了。
捧着《丧乱帖》唐模本,卫国心里喜滋滋的,觉得这趟古玩交流会没白来,刚进门就有两大收获。
等他把四合院的里里外外都逛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