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电影方面,情况却截然不同,自从《泰坦尼克号》拍摄结束并创造票房奇迹后,苏雨就再也没有流露出亲自执导电影的打算,这让不少期待他新作的影迷感到些许失落。
天星集团的一众高层对于苏雨的这种“半隐退”状态,其实没有半点意见。
因为此时此刻的天星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对于苏雨提供内容的需求已经没有原来那么迫切了。
集团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创作团队,旗下的音乐人、电影人,也纷纷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不小的建树。
尤其是音乐人这一块,在今年的蓝星音乐会上,年轻才女陆玲儿凭借一首原创歌曲惊艳全场,第二次斩获词曲人总冠军,成为继苏雨、董安之后,天星集团在音乐领域竖起的第三面耀眼招牌,其创作的歌曲在各大音乐平台播放量均突破亿次。
而影视部那边,在资深制作人的带领下,这段时间也打磨出了不少优秀剧本,涵盖了悬疑、温情、科幻等多种题材,其中一些已经成功立项并投入拍摄,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观众见面。
到那时,外界的人们就会清晰地看到,天星集团即便没有苏雨亲自操刀创作与执导,也依然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统治力。
这种不依赖单一创作者的稳健发展态势,才是一家大型公司应有的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天星集团的高层们不再相信苏雨的内容创作能力,恰恰相反,他们深知苏雨的才华无人能及。
只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想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一个人是绝对行不通的。
天星集团早已度过了只依靠苏雨一人冲锋陷阵的初级阶段,建立起了完善的内容创作与生产体系。
如今的文娱产业,仅仅是天星集团众多经营项目中的一块。
集团最赚钱的业务是天星游戏、天星短视频、IP周边开发、天星乐园这些新兴板块,而像音乐、影视、小说、动画等传统文娱板块,现在其实都已成为天星集团庞大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为其他业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 IP资源与流量支撑。
此时的天星集团,从上游的内容产出,到中游的内容制作与加工,再到下游各个环节的销售与变现,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闭环。
这种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是其他娱乐公司羡慕不已却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而作为这样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重要股东和精神领袖,苏雨其实已经没有必要继续频繁抛头露面了。
只要他在幕后掌控好天星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确保公司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那么华夏文化输出的宏伟目标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达成。
当时间来到 1月 23号,三部上映已满一个月的电影也迎来了圆满收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