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有访客必须在手腕佩戴前台发放的电子访客手环。手环须在探视结束时交回。若其变色、震动或显示乱码,切勿自行摘下,请立即至前台报告:“我的访问需要校准。”
6、穿橙色马甲的安保人员是唯一有权限在全院区活动的安全人员,他们竭诚保护每一位身份正确且遵守规则的人员。
阮平夏看着这些措辞,挺少看到这么具体又怪异的行为守则。
听说每一条奇葩的规定背后都有一个更奇葩的故事,或血淋淋的教训。
难不成这里还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看着是有那么一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不过院区的生活倒是一切如常,所有人都很祥和,井然有序。
或许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令行禁止,方能长治久安。
严规出秩序。
她往一号楼大厅里望去,前台的接待员穿着浅粉色工作服,她此刻正在微笑着接听电话。
前台接待员挂了电话抬头,正好撞见阮平夏的目光,立刻扬起一个职业微笑。
嘴角弯起的弧度很标准,和大厅暖光吊灯的弧度一样,挑不出错,多看两眼却又有种恐怖谷效应的感觉。
阮平夏在对方微笑着看过来时,她也下意识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微笑回应回去,然后很快收回目光望向别处。
访客休息区茶几上的玻璃花瓶里插着白色百合,沙发上有两个穿病号服的老人坐在上面,和自己第一天醒来时看到的场景差不多。
一个在织毛衣,另一个在看杂志。
阮平夏又看了那“行为守则”一眼,第四条访客休息区,不是说仅供临时等候使用嘛……
她正想着,只见楼里电梯打开,走出来了几个西装革履的人,他们朝着休息区那边走去,和那两个穿病号服的老人家打招呼,又握了握手,是她看不懂的大人间的游刃有余的周旋。
那两老人就跟着起身,收起手上的东西,一群人就要朝着门口阮平夏这边的方向走过来。
避免自己像一个没礼貌地盯着别人看的人,阮平夏立刻将视线扫向了别处,就看到角落的快递收发柜整齐地排在墙边。
她抬起脚步,没有进入一号楼,朝着一旁的小道走去。
阮平夏边走边打量周围的配套设施,位于1号楼北侧还有一个营养餐厅,分普通餐区与VIP餐区,根据病人病情搭配提供定制化营养餐,食材每日新鲜采购,可送餐至病房。
院区西侧,地面铺着沥青,划分VIP专属车位与医护专用车位,医护专用车位靠近1号楼,仅停放一辆黑色轿车与一辆印有“清和疗养”的银色商务车。
看完了这里,阮平夏越过2号楼直接走向3号楼。
3号楼是医疗检查与专科诊疗专属楼,与2号楼通过连廊相通,方便住院病人就诊。
里面有人影走动,应该是护工带着病人过来检查。
阮平夏只是在这栋楼的门外看了几眼,也并没有走进去。
3号楼旁边,是一个中心花园。
樟树的叶子很密,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地上落着几片玉兰花瓣,不远处的水景步道传来“叮咚”的水声,是喷泉的余水流入浅溪的声音。
一个穿病号服的中年女人正坐在溪边的木质长椅上,看着水里的景观鱼游来游去,她不远处站着一个护工,正盯着她的动向。
4号楼的方向传来隐约的脚步声,这栋楼距离其他楼相对比较偏远,也没有连廊相互牵引,只看见4号楼深灰色的外墙,门口站着两个穿黑色工装的人,胸前挂着深灰色的胸牌。
4号楼的大门上,挂着“后勤区域,非相关人员谢绝入内”的牌子,字体加粗,特别醒目。
阮平夏往5号楼的方向走,越靠近,周围的声音越安静。
5号楼的外墙也是浅米色文化石,却比其他楼的颜色深一点,窗户很小,都装着护栏,玻璃是单向的,看不见里面。
这里看着好像也是一栋疗养楼。
门口有两个穿黑色西装的安保人员,站姿笔挺,目光直视前方。
他们扫了阮平夏一眼,又淡淡地收回目光。
5号楼的侧后方有一个垃圾处理区,不远处,一个穿墨绿色工装的人正推着垃圾车过来,他一见着阮平夏,伸手指了指铁门上贴着的红色边框警示牌。
阮平夏顺从着他的指引,看向了半敞开的铁门上贴着的一张告示。
1、为保障卫生与安全,垃圾处理区为后勤重地,谢绝参观,请病人与家属勿靠近该区域。
2、垃圾处理区仅限身着墨绿色制服的保洁人员在每日上午9:00-11:00及下午3:00-5:00进入,其他人员严禁入内。
3、因使用强效清洁化学品,垃圾处理区周边偶尔可能闻到类似苦杏仁或过度香甜的气味,属正常现象,请勿担忧。
4、疗养院的垃圾均由专用黑色塑料袋封装。如果您在院内任何其他地方看到有破损的、正在渗漏暗色液体的黑色塑料袋,请勿自行处理。应当绕行并立即通知最近的穿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员。
5、请坚信,垃圾站只是为了处理废弃物,不存在其他功能。任何关于该区域的“传闻”都是您病情产生的幻觉,请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
看来这个地方,规矩还是蛮多的。
阮平夏脑海里,甚至出现了一个荒唐的想法,一个地方,规矩越多越安全,还是代表这个地方越危险?
越往里走,就越发安静,阮平夏在这绿意盎然,景色怡然中,莫名感受到了一股阴森寒意。
这疗养院好是好,就感觉好像……有点点安静,死气沉沉的。
绕了一大圈,总算对这个疗养院有了小小的了解,阮平夏不想回去遇到那个蒙律师,掐准时机,等每日的访客探视时间一过,这才返回了2号楼的住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