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市鑫海钢铁集团与十三家钢铁厂的重组,如同一台锈迹斑斑的巨型机器,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慢启动。
工业园区的烟囱依然昼夜不停地吐着白雾,但熟悉内情的人都清楚,这片支撑着唐海市六成工业产值的钢铁丛林,正面临着二十年来最彻底的一次洗牌。
董远方站在办公室窗前,俯瞰着这座被钢铁定义的城市。
远处,鑫海钢铁集团的高炉在暮色中勾勒出坚硬的轮廓。
相较于已经完成重组的水泥、造船和电气产业,钢铁在唐海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经济支柱那么简单。
它是这座城市的血脉,是数十万家庭的生计所系,更是盘根错杂的利益网络的中心。
“董市长,一个月时间恐怕连基本情况都摸不清。”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符春雷推门而入,额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他将一摞厚厚的文件放在红木办公桌上,随手松了松领带:
“光是鑫海钢铁与原来五个国营厂的改制遗留问题,就牵扯到四百多份合同纠纷。还有那十三家钢厂,与鑫海、钢铁协会、唐海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债务关系,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董远方转过身,眉头微蹙:“唐海港不就是个转运码头吗?怎么也会卷入债务漩涡?”
“远不止转运这么简单。”
符春雷从文件中抽出一份报表,指尖重重地点在几个
数字上:“运费、装卸费、仓储费只是明面上的往来。更深层的是,唐海港务集团下属的物流公司为这些钢厂提供了巨额垫资服务,形成了几个亿的应收账款。更复杂的是,他们还通过贸易融资的方式,帮钢厂进行原材料采购,这其中的担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