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学名张好古 > 第629章 督师自支 难 难 难

第629章 督师自支 难 难 难(1 / 2)

张懋熺亦随声附和,语气中满是焦虑:“巡抚所言极是。吾已差人四处打探消息,可各路斥候传回的讯息纷乱不一,或说贼寇主力在井陉,或说其已向栾城移动,真假难辨。此时贸然发兵,无异于自投险地,还请督师三思!”

卢象升闻言,重重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真定的战略重要性,更明白军心浮动之际,主帅的任何决策都关乎全局。

连日来,他夜夜难眠,耳畔尽是将士们的抱怨——粮草早已告急,军饷更是拖欠数月,士兵们空腹操练,衣甲残破不堪,士气已然低落到了极点。

若此时没有确切军情便盲目出兵,不仅可能遭遇敌军埋伏,更可能引发士兵哗变。权衡再三,卢象升终究还是压下了出兵的念头,下令全军留守真定,继续打探确切消息,这一滞留,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

谁也未曾想到,几天后,也就是二十八日前后,卢象升收到的一封“确切消息”,竟是一场精心编造的骗局。

讯息中声称,贼寇主力已齐聚获鹿以东,兵力薄弱,可趁机突袭,而传回这一消息的,正是总兵王朴麾下的斥候。可事实上,当时在获鹿附近活动的并非贼寇,恰恰是王朴所率的明军一部。

王朴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编造谣言?深究起来,根源还是那压得明军喘不过气的粮饷危机。连月来,前线明军始终深陷缺粮缺饷的困境,士兵们饿殍遍野,逃兵日渐增多。王朴深知,再这样下去,自己麾下的部队迟早会分崩离析。

他既无力解决粮饷难题,又惧怕因“作战不力”受到责罚,便想出了这铤而走险的一招——编造贼寇集结的假消息,既能催促卢象升尽快出兵,转移军中对粮饷的不满,又能借“配合督师作战”的名义,向朝廷索要更多补给,试图以此缓解自身部队的困境。

只是他未曾料到,这一纸谣言,不仅打乱了卢象升的全盘部署,更在后续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本就岌岌可危的战局,愈发不可收拾。

战局在继续,真定又下起了一场大雪,寒雪漫过真定府的城墙,将天地间染成一片肃杀的白。

卢象升身披甲胄,独立在城头之上,望着城外纷飞的大雪,眉头拧成了死结。

这位被崇祯帝寄予厚望的督师,此时手中握着的,却是一支濒临崩溃的军队。保定巡抚张其平的掣肘如附骨之疽,地方官吏的冷漠似寒刀割心,粮饷断绝的困境像无形的枷锁,将这位忠勇之臣困在了真定这片危土之上。

世人只见他督师北境的赫赫威名,却少有人知,他背后的苦处,早已深如寒渊。

卢象升抵达真定时,北境战局已然糜烂。清军铁骑破关而入,一路烧杀劫掠,直逼真定府。崇祯帝虽任命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却又在杨嗣昌、高起潜等人的影响下,对主战主和摇摆不定,这也给了地方官吏敷衍塞责的借口。

保定巡抚张其平自始至终对卢象升的军事部署阳奉阴违,卢象升要调兵布防,他以“防区划分”为由推诿;卢象升要整肃军纪,他以“地方安抚”为由阻挠。两人同在真定城,却形同水火,张其平深知卢象升主战立场与杨嗣昌的和谈主张相悖,便暗中迎合内阁之意,处处给卢象升制造障碍,妄图逼迫其妥协。

更让卢象升心力交瘁的,是地方官吏的集体抵制。真定府及周边州县的官员们,心中盘算的从不是如何退敌,而是如何避免自家治下的百姓“受供应之苦”。

在他们看来,卢象升的军队不过是过境的“客兵”,清军来去如风,若为了供应军队而耗尽地方财力,日后百姓流离失所,丢官罢职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