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 > 第461章 陈罡炸裂言论,梦回当年波兰。

第461章 陈罡炸裂言论,梦回当年波兰。(1 / 2)

第461章 陈罡炸裂言论,梦回当年波兰。

“自己能够到达巅峰,大家是仰望的,但如果他能带别人到达巅峰,那大家会是疯狂的。”

一名记者喃喃自语起来。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所有人都知道,当陈罡夺冠的那一刻,最大的赢家诞生了。

国际大赛的冠军待遇超乎想象,也非常严格。

若是基础分达不到,哪怕这一届没人能和你一拼,也不会让你拿走金奖。

是的,金牌宁缺毋滥。

激烈的竞争,严苛的条件。

取而代之的,是十万美刀基础奖金,以及赛事组委会赞助的,十二场一轮,共春秋两季的两轮世界巡演,专属的cd录制,来自于国际级音乐经纪公司的古典音乐合作合同。

在这基础上,只要是稍微运营一下,别说名与钱了,甚至保不准去哪家音乐学院挂个名。

完全可以说的上是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看似陈罡是最大受益人,但仔细一想,陈罡再怎么起飞,那他吗的演奏最多的,不仍然是李灿的作品吗

陈罡飞的越高。

李灿的含金量就会一直上升。

名气和影响力的提升,会更加体现在音乐教育行业。

强是强,不代表教的好,教的好,那不炸了

这次比赛,除了是陈罡的个人证明外。

也同样是李灿在音乐教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

全世界范围内学音乐的有钱人绝对不少,能学得下去的除了钱肯定还要有些天赋,能找上李灿亲自培养,再菜再菜也能成为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奏家吧

这太适合镀金了。

在本次比赛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想拜师李灿蹭资源。

因为李灿是有名气,有实力,有人脉的巨佬。

但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

在原本的基础上,那还得加上“有带出国际冠军的顶级教育水准”“拜入名下后还有一个顶尖演奏家的师哥”“跟他学就算是猪都能飞出几里地”的标签。

360度无死角的唯一真神。

只要能让李灿来教,哪怕只是几节大师课。

但凡运营一波,搞点商业跨界音乐表演,满地金子捡都捡不完。

“想个办法让李灿搞搞教学啊!”

这一刻,在场的无数人都泛起了小心思。

想利用李灿是真的。

上杆子急着给李灿送大钱也是真的。

只要李灿愿意。

以李灿的实力与业内地位,哪怕是1对3,1对5的课程,每小时的收费都起码要十万+。

而大师课一节起码也得两小时。

1对1的价格更是想都不敢想。

但有钱人是真敢给。

只是在公布冠军名单后。

台下便已经有心思快的有钱人开始在心里暗自估起价来。

“1对1,我愿意支付10万美刀的价格!”

“如果是李灿亲自1对1教我家孩子的话,12万到15万美刀也不是不行.”

这样的时薪堪称恐怖。

哪怕是一周只有周末上四节课,每节课两个小时。

一年都足以入账四千多万美刀。

周末加加班,年薪多三亿。

这甚至只是一个学生的价!

而世界上能付得起一年四千万美刀学费的人很多吗

其实很多。

因为有钱人有很多,但李灿这么离谱的却只有一个。

只要李灿愿意,满大街全是钱,抢银行都没开课赚的快赚的多。

待冠军颁奖结束后。

人们蜂拥而上。

一窝奔向了陈罡,一窝奔向了李灿。

“李先生,您未来还有收徒的打算吗”

“李先生,未来是否有进行大师课的计划”

“李,来给我们上课吧,我们很想跟您学习。”

乌央乌央的人让李灿有些头皮发麻。

迸发的热情甚至令人感到有些恐怖。

“暂时没有收徒的打算,不过大师课或者公开课是可以的。”

“门槛门槛肯定会很高。”

“不,不是钱的问题,是水准的问题,我平时业务很忙,不适合带孩子,但可以有一些高端技巧运用上的课程展开。”

李灿微笑着一一回应。

完全拒绝开课那属实没必要,一来是赚钱,二来是堵嘴。

能教出陈罡却不愿意教别人,终归还是会引起业内很多人不满的。

李灿当然不怕这些麻烦,但能避免的麻烦属实没必要。

便只能设置一个较高的门槛。

这个门槛不可能是钱,因为有钱人太多了。

所以,必须应当是实力。

实力到了你再来寻求进步,不然讲了也是听不懂,示范了也是学不会。

这样,那些没法上李灿大师课的人就找不到借口了,只能怪自己的水平低。

最主要的是。

李灿不想加班,也有深度厌蠢症。

能对陈罡教的上头,纯粹是因为罡子灵性一点就透,如果真要手把手去教一个憨批,对大家来说都是折磨。

镀金是不可能让人镀金的。

但如果是真有实力的人来自己这进修一下,李灿还是很乐意搞点魔鬼训练的。

起码看着就舒服。

“陈先生,您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要放在钢琴演奏上吗”

“dp乐队的工作对你来说更像是兼职”

李灿这边应对的非常圆润。

习惯了。

但陈罡多少有点焦头烂额。

以往在乐队里混的时候,面对媒体,只需要说“有啥事去和李灿说”即可。

自己根本不需要操这份心。

但这次不太一样。

面对蜂拥而来的记者与业内人士,听着这些犀利的问题,陈罡头都大了。

“阿巴.阿巴啊我肯定是要有钢琴演奏的工作安排的。”

“啊dp乐队的工作很重要!”

“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陈罡满头大汗。

和李灿的自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锋幸灾乐祸的看着陈罡,连连点头,品味的非常美妙。

侧过头,和赵泽开起玩笑来。

“罡子这汇报工作是跟谁学的”

“不知道。”

赵泽推了推眼镜,非常淡定的说出了让林锋爆笑的话。

“但罡子这样,就像是小时候第一次上讲台做题却刚好赶上了校领导参观的公开课一样,你看他哆嗦的,通过颤抖幅度的谐震我都能感受到他那甜面酱式的大脑,浆糊的同时还带点唐。”

“哈哈哈哈哈哈哈!”

目光向陈罡看齐。

罡子的表演还在继续。

面对陈罡稀里糊涂的回答,记者们显然不是很满意。

职业习惯让大家下意识的想要问的更仔细一点,精准戳中陈罡脑子里的空白。

“你是说,你又想兼顾钢琴演奏的工作,又想dp乐队继续推进商业演出这是否会对你个人在钢琴上的进步计划造成阻碍”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并不算是什么为难。

只能算是小意思。

李灿平时面对的更多,这种问题根本不需要正面回应,记者与大众担心的无非就是双管齐下的同时双管齐“下”,到最后一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