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6章 尸易无限(61)(2 / 2)

一个士兵进去通报,很快,孙副官从破庙里走出来。他穿着一身军装,腰间别着一把手枪,脸上带着冷笑:“吴先生,算你识相,没让我等太久。东西带来了吗?”

吴贤指了指手里的牛皮箱:“带来了,不过我要先看看霍掌柜,确认他没事。”

“没问题。”孙副官朝里面喊了一声,两个士兵押着霍景年走了出来。霍景年的脸上有几道伤痕,衣服也被撕破了,但眼神依旧坚定,看到吴贤,他急忙喊道:“吴先生,别把东西给他们!这些人是强盗,拿到东西也不会放过我们的!”

孙副官脸色一沉,一脚踹在霍景年的腿上:“老东西,闭嘴!”他转头看向吴贤,“现在你看到了,霍掌柜没事,赶紧把东西交出来!”

吴贤心里一紧,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我要先确认霍掌柜能安全离开,不然我是不会把东西给你的。”

孙副官想了想,觉得吴贤手里没有武器,也跑不了,就答应了:“好,只要你把东西交出来,我就放霍掌柜走。”

吴贤慢慢打开牛皮箱,露出里面的青铜爵和青铜镜仿品。孙副官眼睛一亮,赶紧走过去,拿起青铜爵仔细看了看。他虽然不懂文物,但也能看出这两件东西看起来很古老,应该是真的。“不错,是真东西。”他满意地笑了,把青铜爵和青铜镜递给身边的士兵,“收起来,咱们走。”

就在士兵接过仿品的瞬间,吴贤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这是他昨天晚上从霍景年的工具箱里找到的,一直藏在身上。他朝着孙副官扑过去,大喊:“小三子,动手!”

孙副官吓了一跳,赶紧往后退,同时拔出腰间的手枪。吴贤趁机一把推开押着霍景年的士兵,拉起霍景年就往破庙外面跑。小三子听到信号,从草丛里冲出来,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朝着门口的士兵打去。

“开枪!快开枪!”孙副官气急败坏地喊道。士兵们纷纷端起枪,朝着吴贤和霍景年的方向射击。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吴贤拉着霍景年,拼命朝着东边的小树林跑去。

小三子也赶紧跟上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生怕士兵们追上来。幸好小树林离破庙不远,三人很快就跑进了树林里,躲在一棵大树后面。

孙副官带着士兵们追到小树林门口,看着密密麻麻的树木,不敢贸然进去——他们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埋伏,而且天色已经亮了,要是被人发现,麻烦就大了。“算了,先回去!”孙副官咬咬牙,“那两件东西应该是真的,等回去鉴定一下,要是真的,再想办法找他们算账!”

士兵们跟着孙副官离开了,树林里终于安静下来。吴贤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霍景年也累得不行,靠在树上,脸色苍白。小三子则兴奋地说:“吴先生,您太厉害了!竟然用假东西骗过了他们!”

吴贤笑了笑,看向霍景年:“霍掌柜,让您受委屈了。”

霍景年摇摇头,感激地说:“吴先生,是我该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今天肯定活不成了。还有,你竟然能想到用假东西骗他们,真是太聪明了。”

三人在树林里休息了一会儿,确认孙副官的人已经走远了,才慢慢从树林里出来,朝着宝缘斋的方向走去。路上,霍景年忍不住问:“吴先生,你怎么知道孙副官的人不会鉴定文物?要是他们发现是假的,肯定会回来找我们的。”

吴贤解释道:“我看孙副官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个外行,只是想要文物卖钱,根本不懂怎么鉴定。而且我在仿品上做了点手脚,要是他们仔细看,可能会发现破绽,但他们现在急于离开,肯定不会看得太仔细。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得赶紧离开北平,不然等他们发现是假的,肯定会来报复。”

霍景年点点头:“你说得对,咱们得赶紧走。我在天津有个朋友,咱们可以先去天津躲躲,等风头过了,再想办法找剩下的青铜器。”

三人回到宝缘斋,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把真的青铜爵和青铜镜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物资料装进牛皮箱,然后锁上店门,悄悄离开了北平,朝着天津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避开可能遇到的盘查。幸好霍景年的朋友在天津人脉广,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一个位于天津英租界的小洋楼,里面很安静,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安顿下来后,霍景年开始联系自己在古董界的朋友,打听剩下的几件青铜器的消息。吴贤则在住处整理从北平带来的文物资料,尤其是那本《沈州杂记》的手稿抄录本,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渤海国宝藏的线索。

几天后,霍景年的一个朋友传来消息,说在天津的一个古董市场上,有人在卖一件商代的青铜鼎,鼎身上的饕餮纹和吴贤带来的青铜爵、青铜镜上的很像,说不定是一套的。而且卖鼎的人很神秘,只在晚上交易,还要求用金条付款。

吴贤和霍景年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他们觉得这很可能就是剩下的青铜器之一,必须尽快找到卖鼎的人,把青铜鼎买下来。

当天晚上,霍景年的朋友带着吴贤和霍景年,来到了天津古董市场附近的一个小巷里。小巷里很暗,只有几盏路灯亮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他们在小巷里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破旧的院子门口。

“卖鼎的人就在里面,你们进去吧,我在外面等着。”霍景年的朋友小声说。

吴贤和霍景年点点头,推开院子的门,走了进去。院子里很安静,只有一间屋子亮着灯。他们朝着亮灯的屋子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来了?东西带来了吗?”

吴贤推开门,看到屋里坐着一个穿黑色长袍的男人,脸上戴着一个面具,看不清长相。男人的身边站着两个高大的保镖,手里拿着铁棍,警惕地看着他们。

“我们是来买青铜鼎的,东西呢?”吴贤开门见山地说。

面具男笑了笑,拍了拍手,一个保镖从里屋拿出一个青铜鼎,放在桌子上。吴贤走过去,仔细看了看青铜鼎——鼎身的饕餮纹和青铜爵、青铜镜上的一模一样,鼎底还有几个模糊的铭文,看起来确实是商代的物件。

“不错,是真东西。”吴贤点点头,“我们带来了金条,你看看。”霍景年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几根金条,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面具男眼睛一亮,接过金条,仔细看了看,确认是真的后,满意地说:“很好,青铜鼎是你们的了。”

吴贤刚想拿起青铜鼎,突然觉得不对劲——面具男的声音听起来很熟悉,而且他身边的保镖,动作和孙副官的人很像。他突然想起什么,大喊:“小心!是孙副官的人!”

话音刚落,面具男一把扯下脸上的面具,果然是孙副官!他哈哈大笑:“吴先生,没想到吧?我早就知道你会来买青铜鼎,特意在这里等你!”

两个保镖立刻冲上来,朝着吴贤和霍景年扑过去。吴贤赶紧拿起桌子上的青铜鼎,朝着一个保镖砸过去。保镖躲闪不及,被砸中了肩膀,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另一个保镖趁机扑过来,一把抓住了霍景年的胳膊。

“放开霍掌柜!”吴贤大喊着,朝着保镖的肚子踹过去。保镖吃痛,松开了霍景年。孙副官则拔出腰间的手枪,指着吴贤:“吴先生,这次我看你还怎么跑!把青铜爵、青铜镜和青铜鼎都交出来,我可以饶你们一命!”

吴贤知道,这次很难再骗过孙副官了,而且对方有枪,硬拼肯定不行。他看了看窗外,发现霍景年的朋友还在外面等着,心里有了主意。他慢慢举起双手,假装投降:“好,我交,不过你得先放了霍掌柜和我朋友。”

孙副官想了想,觉得吴贤已经跑不了了,就答应了:“好,我放他们走,你把东西交出来。”

霍景年不愿意走:“吴先生,我不走,要走一起走!”

吴贤摇摇头,小声说:“霍掌柜,你先出去,找机会报警,我会想办法拖延时间。”

霍景年知道吴贤的意思,只好点点头,跟着霍景年的朋友一起,慢慢走出了院子。孙副官看着他们走远了,才转头看向吴贤:“现在可以把东西交出来了吧?”

吴贤慢慢从怀里掏出青铜爵和青铜镜——这是他今天特意带来的,本来是想对比青铜鼎的,没想到现在成了“人质”。孙副官一把抢过青铜爵和青铜镜,又拿起桌子上的青铜鼎,哈哈大笑:“太好了!有了这三件东西,就能找到渤海国的宝藏了!”

就在孙副官得意忘形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警笛声——是霍景年的朋友报了警!孙副官脸色一变,赶紧朝着门口跑去,想趁机逃跑。吴贤趁机冲过去,一把抱住孙副官的腿,大喊:“警察来了!别让他跑了!”

孙副官气急败坏,一脚踹在吴贤的背上。吴贤忍着疼,死死抱住孙副官的腿不放。很快,警察冲进了院子,把孙副官和他的保镖都抓了起来。

吴贤松了口气,慢慢从地上爬起来,后背传来一阵剧痛。警察走过来,问明了情况,把青铜爵、青铜镜和青铜鼎收起来,说要带回警局保管,等事情调查清楚了再还给他们。

霍景年和他的朋友也回来了,看到吴贤没事,都很开心。霍景年扶着吴贤,关心地说:“吴先生,你没事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吴贤摇摇头,笑着说:“没事,一点小伤。幸好警察来得及时,不然咱们这次就麻烦了。”

虽然孙副官被抓了,但青铜爵、青铜镜和青铜鼎被警察收走了,吴贤和霍景年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回这些文物,也不知道警察会不会把这些文物交给文物部门保管。

几天后,警察传来消息,说孙副官已经被判刑了,他倒卖文物、绑架勒索的罪名成立,要在监狱里待很多年。而且警察还告诉他们,经过文物部门的鉴定,青铜爵、青铜镜和青铜鼎都是珍贵的文物,要交给天津博物馆保管,不过他们可以随时去博物馆参观。

吴贤和霍景年听到这个消息,都松了口气——只要文物能得到妥善保管,不落入坏人手中,就比什么都好。

在天津待了一段时间后,吴贤和霍景年决定回沈阳——他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找到《沈州杂记》手稿里提到的耶律大石地宫,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渤海国的宝藏,还有没有剩下的青铜器。

回到沈阳后,吴贤和霍景年先去了沈阳故宫,找到了当年和吴贤一起保护文物的老同事。老同事告诉他们,这几年沈阳的变化很大,很多地方都被开发了,当年吴贤发现古墓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一片荒地,不过还没有被人开发,应该还能找到地宫的入口。

吴贤和霍景年立刻带着工具,来到了当年发现古墓的地方。这里果然成了一片荒地,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他们按照《沈州杂记》手稿里的地图,一点点寻找地宫的入口。

找了整整一天,终于在一棵老槐树下,发现了一个被杂草掩盖的洞口。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爬进去。吴贤打开手电筒,朝着洞里照了照,发现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的墙壁上刻着一些模糊的图案,看起来像是辽代的壁画。

“应该就是这里了。”吴贤兴奋地说,“霍掌柜,你在上面等着,我进去看看。”

霍景年点点头,叮嘱道:“你小心点,要是有什么危险,就赶紧出来。”

吴贤拿着手电筒,慢慢爬进洞里。通道里很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他小心翼翼地往前爬,生怕遇到什么机关。爬了大约十几米,通道突然变得宽敞起来,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宫。

地宫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石棺,石棺的周围,摆放着一些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吴贤走到石棺前,看到石棺的盖子上刻着一些铭文,上面写着“耶律大石之墓”。他打开石棺,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块刻着“渤海遗宝,留待有缘”的玉牌。

吴贤拿起玉牌,心里有些失望——他本以为能找到渤海国的宝藏,没想到只有一块玉牌。他转身看向周围的文物,发现这些文物大多是辽代的,只有少数几件是商代的,而且都不是完整的,像是被人故意打碎的。

就在这时,他突然注意到石棺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和他手里的玉牌一模一样。他试着把玉牌放进凹槽里,只听“咔嚓”一声,石棺的底部突然打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放着一个锦盒,吴贤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本泛黄的古籍和几件小巧的青铜器——有青铜剑、青铜戈、青铜矛,还有一个青铜印。古籍的封面上写着“渤海国宝藏图”,里面详细记录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地宫的位置,还有宝藏的清单。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吴贤激动得差点喊出声。他赶紧把古籍和青铜器放进锦盒里,小心翼翼地爬出地宫。

霍景年看到吴贤出来,赶紧迎上去:“怎么样?里面有什么?”

吴贤打开锦盒,把古籍和青铜器递给霍景年:“你看,这是渤海国的宝藏图,还有几件商代的青铜器!只要按照宝藏图的指示,就能找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地宫,那里有大量的珍宝和文物!”

霍景年接过锦盒,看着里面的古籍和青铜器,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太好了!吴先生,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下不仅能找到更多的文物,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渤海国的历史文化!”

吴贤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找到渤海国的宝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组织专业的考古队,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地宫进行发掘和保护,把里面的文物都抢救出来,交给国家保管。而且,他们还要继续寻找剩下的商代青铜器,让这套完整的青铜器重见天日,为研究商代和渤海国的历史文化提供更多的实物证据。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荒地上,给这片古老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吴贤和霍景年拎着锦盒,慢慢朝着远处的村庄走去。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有信心,有决心,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好,不辜负那些为了保护文物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辜负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