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学毕业除了要修满其他的课程的学分以外还有额外的修四个技能学分,这四个技能学分修不到的话没有办法毕业说。
刚开始他们可能都过得很松散,毕竟刚从学习紧张学业很重的高中生涯解放,现在课余时间都有自己安排的话肯定会释放天性懒散一些。
可能一直到大三都没有什么感觉,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肯定会过,觉得自己的计算机二级肯定能够过,并且大三的时候才可以开始考教资,那个教资应该也可以过,到时候两分就到手了。
等到大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根本就没过,虽然听起来挺简单但是普通话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计算机二级题太多也过不了,自己练真题的时候发现两个小时过去了考试的时间已经到了才再做一个大题。可能第一次没经验的时候更懵了,做到中途发现突然响铃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再继续做下去,这个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过了。
自己的教资考第一遍的时候就已经挂了两科,准备再考第二遍,前面的那次准备只用了一个星期而且一直在被厚厚的那两大本资料真题都没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没有去看常识所以选择题很拉分。
第二次复习的时候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一直去做真题,做完并且背那些真题的知识点发现感觉还是可以的。
又把文化常识等各种常识全部都看了一遍,不,应该说是背了一遍,最后等到复习完了,十几套的真题也做完了。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去做了一个自己没有做过的真题,发现这些题目还挺简单的,选择题只错了一个,科一科二都只错了一个。
至于后面的大题也是看到题目阅读了材料之后就知道要填哪个知识点回答哪个问题了,重新去做了第一次考的并没有记住答案的那两张试卷后,发现确实很简单。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 可能是复习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做真题的原因。
这个时候已经做到胜券在握,感觉这次一定能够过关的,没想到忽略了自己的运气成分,从第一题的选择题开始就突然发现课本上没有出现的知识点。
原本想选那个没有出现的知识点但是又觉得应该按照教材来才对,硬生生选择了自己觉得更偏向于教材里面的那个答案的答案,后面发现第一直觉才是对的,其实正确答案就是那个教材上没有的答案。
第二遍的教资不知道还能不能过原本准备充分,发现这次的教资出的竟然比往年以前自己做过的那些真题都还要难。从选择题的第一题开始就已经摇摆不定,根本不会。靠最后的大题撑着也没有办法及格的样子,心里面更慌了。这个时候只能去依靠这些花费钱的培训班去拿一个证书来充数了。
有的学生在报名那个培训的时候嘴里面骂骂咧咧的说着:“我的天呐怎么不去抢啊,这简直就是明抢了。”
但是迫于没办法毕业的无奈还是报名了,毕竟害怕自己的普通话也过不了教资的成绩还没有下来不知道能不能过只能先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