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棒100米蛙泳,陈欣怡登场。作为蛙泳专项选手,她的蹬腿爆发力极强,入水后每一次蹬腿都能推进很远,身体在水中如同一艘小快艇。“陈欣怡的蛙泳是浙江队的‘加分项’!她的每一次蹬腿都带着力量,广东队的蛙泳选手李铭宇已经被拉开1秒多的差距了!”当陈欣怡完成蛙泳段,将接力棒交给最后一棒李冰洁时,浙江队的领先优势已扩大到1.2秒——这是一个几乎“安全”的差距,但所有人都知道,广东队的自由泳段杨浚瑄,是“逆转高手”。
最后一棒100米自由泳,李冰洁接过接力棒后,全力冲刺。她的自由泳动作频率快,手臂划水有力,一开始牢牢保持着领先优势。但进入50米后,广东队的杨浚瑄突然加速,她的划水频率瞬间提升到每秒2次,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杨浚瑄开始冲刺了!她的速度太快了!浙江队的李冰洁要稳住啊!最后20米,差距只剩下0.3秒了!”解说员的声音拔高,看台上的观众都站了起来,呐喊声震耳欲聋——“浙江队!加油!”“杨浚瑄!冲啊!”
最后10米,李冰洁咬紧牙关,再次提速,手臂划水的力度又加了一分;杨浚瑄也拼尽全力,身体几乎要“飞”出水面。当两人同时向终点壁触壁时,电子计时器显示:浙江队4分01秒37,广东队4分01秒52——浙江队仅以0.15秒的微弱优势,成功卫冕!
“浙江队赢了!4分01秒37!他们成功卫冕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最后0.15秒的差距,是默契与实力的双重胜利!”解说员激动地大喊,浙江队的四名选手在泳池里紧紧相拥,余依婷抱着队友,笑着抹掉脸上的水珠——这是她本次锦标赛的第三枚金牌,也是最让她激动的一枚。广东队获得亚军,湖北队摘得季军。
颁奖仪式上,当浙江队的四名选手站在最高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她们互相挽着肩膀,跟着国歌轻声哼唱。李冰洁笑着说:“最后10米的时候真的慌了,但想到队友们前面拼出来的优势,就告诉自己‘不能掉链子’——这枚金牌,是我们四个人一起拼来的!”
归校:
9月11日清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朝阳透过落地玻璃窗,洒在刚走出到达口的林芷琪身上。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运动卫衣,背着双肩包,手里拖着印着“全国游泳锦标赛”字样的行李箱,略显疲惫的脸上却带着一丝归校的期待。刚结束全国游泳锦标赛的征程,她来不及多休息,便搭乘早班机赶回北京体育大学——上午的“体育解说理论与实践”课,她不想缺席。
在机场外拦了辆出租车,林芷琪报出学校地址后,便靠在车窗上闭目养神。脑海里还闪着锦标赛最后一天,自己冲过200米蛙泳终点线时的画面,耳边仿佛还回荡着观众的欢呼。但此刻,她迅速切换状态,掏出手机翻出昨晚睡前整理的课程笔记,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默默复习着解说技巧的要点。
出租车缓缓驶入北体校园,熟悉的教学楼、操场和游泳馆映入眼帘。林芷琪付了钱,拖着行李箱往宿舍走,刚到楼下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姜语桐和王梦婷。“芷琪!你可算回来了!”姜语桐一把挽住她的胳膊,“我们还以为你得下午才到,特意帮你占了食堂靠窗的位置,快去吃早饭,再晚就赶不上第一节课啦!”
三人说说笑笑往食堂走,林芷琪一边听着室友讲这几天学校的趣事,一边吐槽锦标赛期间每天凌晨五点的训练。走到食堂二楼,她们端着餐盘刚坐下,邻桌几个大一新生就忍不住偷偷打量林芷琪——毕竟刚在全国赛上拿下双冠,她的名字在体育生圈子里早已小有名气。
其中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拿出手机,悄悄打开录像功能,镜头对准了林芷琪。视频里,林芷琪正低头咬了一口包子,抬头时注意到女生的镜头,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笑,还对着镜头轻轻挥了挥手。女生没想到她这么亲和,脸一红,赶紧收起手机,小声说了句“学姐好”。
林芷琪没放在心上,继续和室友聊起上午的课程。可她不知道,那个女生回去后,把视频配上“北体泳坛女神林芷琪!刚拿全国冠军就回校吃食堂,一点架子都没有”的文案发在了校园论坛上。短短一个小时,视频就被顶上了热门——有人夸她赛场外接地气,有人羡慕她能平衡训练和学业,还有同专业的同学在评论区留言:“下午的融媒体编辑课,求芷琪学姐分享赛事解说小技巧!”
上午的课上,李修文副教授刚讲到“运动员视角对体育解说的重要性”,就笑着看向林芷琪:“芷琪刚从赛场回来,不如给大家讲讲这次锦标赛的亲身经历,从运动员角度说说如何解读蛙泳赛事的关键节点?”林芷琪站起身,结合自己比赛时的节奏把控、战术调整,把专业知识讲得生动又具体,台下的同学听得格外认真,连后排偷偷录视频的那个大一女生,都忍不住在笔记本上飞快记着要点。
下课后,林芷琪打开手机,才看到室友发来的校园论坛链接。看着评论区里大家的热情留言,她笑着回复了一条:“谢谢大家的支持!下午融媒体编辑课,咱们可以一起聊聊赛事报道的那些事~”阳光透过教室窗户,落在她带着笑意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