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千里勤王,两路大军(2 / 2)

“派遣信使,带朕的手书,命令永平军、武德军,令其火速派遣精锐,前来成都勤王!告诉他们,不必再往遂州,直接来成都!快!!”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前一阵动员而来让永平节度和武德节度使发兵。

两位节度使,也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他们也许驻守封地,并未亲自前来,而是派出了麾下最为倚重、且在地方上极有号召力的将领统兵前来。

一路,来自西面永平军,是将领曹光实。

此子乃将门之后,其父曾是蜀中名将,威震一方。

曹光实自幼耳濡目染,熟读兵书,弓马娴熟,更难得的是继承了其父的威望与统兵之能,在雅州一带的羌汉各部中极有号召力,被视为蜀国军界未来的希望。

永平节度使接到命令后,立刻点起永平军精锐一万五千人,以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快速征调部分土兵,誓师东进。

另一路,来自北面武德军的,是素有勇名的将军全师雄。

全师雄出身绵州军伍,是靠实实在在的军功一步步晋升上来的悍将,在绵州、剑州一带声名赫赫。

他性情刚烈,作战勇猛,深受士卒爱戴。接到勤王诏时,他毫不犹豫,立刻集起武德军精锐两万人,南下驰援。

这两路兵马,合计三万五千人,原本奉命赶往遂州试图挽回败局,但在途中便接到了孟昶最新的命令,要求他们直接前往成都护驾。

曹光实与全师雄虽素未谋面,但都明白事态紧急,几乎同时下令大军转向,朝着成都方向兼程赶路。

大军调动,尤其是改变目标的远程行军,绝非易事,需要时间整合队伍、安排粮秣路线。

就在孟昶于成都翘首以盼,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两路尚在途中的勤王兵马身上,并仓促组织城内官民进行最后防御之时。

李从嘉在遂州经过短暂的休整与粮草补充后,已然亲率气势如虹的三万五千大军,誓师西进!

唐军的铁流,滚滚向前,直扑那二百余里外、已近在咫尺的蜀国都城,成都!

决定蜀国最终命运的天府平原决战,随着曹光实、全师雄两支援军的紧急转向和李从嘉的果断进军,即将在这蜀国腹心之地,轰然爆发!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新章节,聚焦于万州守将李廷珪的震惊与困境:

就在李从嘉于遂州城下高奏凯歌、成都朝廷乱作一团之际,远在七百余里外的万州天生城,此刻却陷入了一种诡异而紧绷的平静之中。

守城主帅李廷珪,这位以沉稳着称的老将,近大半个月来可谓殚精竭虑。

他一面要与心思难测的宋军盟友高怀德周旋协调,确保这脆弱的联盟不至于在唐军的巨大压力下崩解;

一面又要绞尽脑汁,应对城外那位“唐主李从嘉”日夜不休的猛攻。

城下唐军营垒连绵,那杆耀眼的金色大纛和“李”字王旗每日都在提醒他,他正面对着唐国最高统治者的全力一击。

他督促士卒,加固城防,调配守城器械,几乎未曾有一夜安眠,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眼中布满了血丝。

这份全神贯注的坚守,却被一份迟来了三四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彻底击碎!

当亲兵将那份染着风尘与焦急气息的军报呈上时,李廷珪尚在部署夜间的巡防。

他展开军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字句,起初是疑惑,随即瞳孔猛然收缩,持信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

“什……什么?遂州……遂州失守了?!这……这怎么可能?!”

他失声惊呼,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变得尖利。

“伊审征是干什么吃的!还有秦王殿下和赵崇韬他们……这才几天?这才几天啊!”

军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头。

更让他魂飞魄散的是,奏报中竟提及,攻破遂州的唐军,其主帅疑似……正是唐主李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