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431章 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

第431章 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1 / 2)

说完,他率先迈入洞内,身后影月等人紧随其后。几乎与此同时,那巨石轰然一声彻底封住了入口。

青衫客迅速扫视四周,随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这是一个精心雕琢的暗道,地面平整,足以容纳四五人并肩行走。暗道向前延伸,漆黑且深邃,不知通向何处,唯有阵阵刺骨寒风从中呼啸而出。

暗道两壁刻满了繁密的符文,“金刚伏魔咒?”老账本举灯照明,看着那些符文,心中既惊讶又疑惑。这尊千手千眼佛像下居然隐藏着一条由 ** 佛咒构成的暗道,到底有何深意?暗道尽头究竟藏着什么秘密?难道真如传闻所说,这里潜伏着恶鬼?

影月望着墙壁上的符文,若有所思。

“听长辈讲过,当年道君皇帝建造这座空前绝后的护国寺,并非单纯为了守护黄河、庇佑百姓。”

“其实背后牵涉到一个可怕的故事。”

“要知道,今天的汴京已非昔日模样。”

“汴京临近黄河,黄河边泥沙堆积,水位逐年升高,最终超过城垣,洪水泛滥摧毁整座城市。数千年来,汴京屡次被淹,而后人们又重建。如此循环往复,汴京逐渐形成‘城摞城’的奇特景象。从最早的梁城算起,地下至少叠压着五六座古汴京城。”

“古老的传说提到,汴京因地形特殊,三山不显,五门不齐,意思是现今汴京范围内实际上存在三座山,但由于泥沙掩埋,就连山巅都看不见了,可见此处沉积的泥沙有多厚。”

“然而,在这些深埋泥沙中的古城里,却隐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

“按照常理,这种程度的泥沙淤积根本不可能孕育生命,但如果发生大 ** ,震碎泥沙层,那么千年前被埋葬的古人可能会从泥沙中挣脱而出,见人就扑,吸食人血,见阳光即僵硬不动。”

“乍一听像是僵尸,但这些人仍有血有肉,没人能解释清楚他们究竟是什么。”

“道君皇帝听信佞臣之言,认为这些都是历经劫难成就肉身成圣的仙人,拥有长生不老之道,据说是因为吞食了黄河老龙死后残留于泥沙中的栖息之肉才具备如此能力。”

“这些人变成如今这般嗜血的模样,据说是被黄河底的冤魂缠绕所致,只要天子颁布圣旨超度孤魂野鬼,便可派遣奇人异士潜入黄河河眼探寻永生秘法。”

“可惜计划尚未实施,金兵便入侵掳走了皇帝,与此同时黄河改道,将护国寺彻底淹没。”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荒诞不经的志怪传说,可眼下看来,难道暗道之中真的潜伏着恶鬼不成?”

听完影月的话语,老账本望向青衫客,想知道他的想法。此刻撤退尚有机会,他还能想办法挖掘通道逃出生天。

苏行远所提及的内容,萧山明自然明白,但他还知晓更多詹台明月未知之事,例如那些不死怪人的来历。他将这里的法咒记录下来后,望向通道深处,“无须担心,内部情形尽在我掌握,随我来。”

萧山明领头步入暗道的幽深之处。这条暗道长约千米,尽头外是一条干涸的河道,犹如一条狭窄蜿蜒的洞穴,此处原为黄河的一条地下支流,如今已干涸。踏入河道后,脚下尽是松软的沙土,每一步都深一脚浅一脚。在曲折蜿蜒的河道中不知走了多久,前方突然由窄变宽,只见一个巨大的沙洞横亘眼前,难以估量沙洞究竟多大。而在沙洞中有一段长达数里的古墙横卧地面。

朦胧的黑暗中可见一座古老城池半陷于淤沙之中,城前是一片无边的黄水。“不知这是哪朝哪代的开封城,竟陷入沙洞仍保有大致轮廓。”金算盘惊叹地看着这座半掩埋的地下城,“小兄弟,你带我们来就是为此城?”

“恕直言,此城虽未如其他朝代般全被埋没,却位于一条庞大的黄河地下支流中,每逢黄河泛滥,这里都会再次被掩埋,其中之物早已沉于黄沙之下。”

“单凭我们几人难从如此深的淤泥中挖掘出东西。”萧山明领着众人穿过城门进入城内,登上城墙,望向外面滚滚黄河支流。

“我寻找之物并非城中杂物。”他说着便要取出宝引子,“沙沙……”背后传来脚步踩在松软沙土上的声音。

金算盘与詹台明月脸色大变,这里只有他们一行人进入,而这封闭千年的沙洞中不可能有其他人。那发出声响的究竟是什么?

詹台明月举起枪,众人移步至城墙另一侧,顺着声音来源望去。

在他们注视下,城内街道转角处走出一人,身影摇摇晃晃,走近后看清模样:此人面容枯槁、肤色发青,但毛发指甲俱为 ** ,说明此人并未死去!然而,他身上的服饰却是隋唐交替时期的样式,须发间夹杂大量黄沙,表明此人曾被埋于黄沙中。

怎会有隋唐之人被埋入泥沙而未死且至今存活?

金算盘想起詹台明月进洞时提到的黄河肉仙传说。

“真有肉身成圣?”“别胡思乱想,金兄。”

萧山明指向那身影:“若肉身成圣这般模样,那些飞升前辈怕是要伤心欲绝了。”

“怎会成仙成这般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所谓肉仙实为被一条黄河大鱼吞噬,鱼卵寄生于其身,化作只知吸食人血肉的怪物。”

当那人影靠近,詹台明月举枪瞄准后扣动扳机,“砰!”一声枪响,那身影似被重击倒地,随即迅速抽搐起身。

他们看得分明,一发 ** 击穿头部形成巨大空腔,鲜血与脑浆直淌。

但它依旧站起,并盯向萧山明等人,加速冲向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