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格物学堂的钟声余韵尚在,另一项关乎北疆神经脉络的宏大工程,也已悄然启动——铺设连接晋阳、黑山堡及各主要边镇、矿区的网络。
相较于耗资巨大、工程艰难的铁路,电报线路的铺设显得“轻巧”许多,但其战略意义丝毫不逊色。
以往军情传递,依靠快马驿卒,数百里加急也需数日,其间变数丛生。
若网络建成,则边境风吹草动,瞬息可达晋阳乃至安阳,对于幅员辽阔的北疆防务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
工程由皇家格物院通讯所派出的技师团队主导,靖北军则抽调了部分工兵和熟悉地形的本地向导配合。首先开工的,是晋阳至黑山堡这条最重要的主干线。
工地上,一根根高达数丈的松木电杆被埋入挖好的深坑,杆顶架设着表面覆盖着黑褐色柏油的瓷瓶,纤细的镀锌铁线在瓷瓶的凹槽中被拉紧、固定,如同一条条银色的丝线,在广袤的草原与丘陵间不断向前延伸。
顾慎对这项“拉铁丝”的工程充满了好奇,时常骑着马跑到工地上观看。
“秦先生,就这么一根细铁丝,真能把几百里外的话传过来?”顾慎看着工兵们喊着号子,用力拉直电线,忍不住问负责此段工程的秦风。
秦风如今已是北疆电报网络建设的总技术负责人,他笑着解释道:“世子爷,此乃格物之妙。电者,无形无质,却可沿良导体瞬息千里。以此线为路,以特定断续之信号为言,便可传递讯息。安阳至京城之线早已开通,军国大事,片刻即达,绝非虚言。”
他指着旁边一个打开的器材箱,里面是带着摇柄的便携式发电机、电键和一套复杂的继电器、音响器:“届时,在晋阳、黑山堡设电报局,操作员根据密码本,敲击此电键,控制电流断续,对方局内之音响器便会依样作响,译电员即可解读出内容。快则一刻钟,慢则半个时辰,消息便可往返。”
顾慎听得啧啧称奇,虽然还是不太明白其中原理,但安阳出品的“奇物”屡次创造的奇迹,已让他深信不疑。“这玩意儿好!以后狄人那边有啥动静,咱们立马就知道,看他们还怎么偷袭!”
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北疆地广人稀,许多地段荒无人烟,电杆和线材的运输、看守都需投入大量人力。
一些地方土质坚硬,或是遇到冻土层,挖坑立杆极为费力。偶尔还有野狼啃咬电杆基部,或是不明所以的牧民好奇割取电线的情况发生。
这一日,线路铺设至一处名为“野马坡”的丘陵地带。这里地势起伏,视野开阔,本是架线的好地方。然而,在将一根电杆竖立到预定位置时,却发生了意外。
几名工兵喊着号子,用绳索和撬棍,费力地将沉重的松木杆竖立起来,准备填入土石固定。
突然,负责拉紧一侧固定索的士兵脚下一滑,惊呼一声,绳索脱手!失去一侧拉力的电杆勐地歪斜,带着风声向另一侧倒去!
“小心!”秦风脸色一变,大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