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政权走下坡路的时候,它的内部必然矛盾重重、天灾人祸横行。反之,若是这个政权正在走上坡路,便有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大气运。如今分割中国南北大地的明清两大政权,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隆武二年(顺治四年)的这个冬天,清廷治下的各地暗流涌动,与之隔江对峙的大明朝,却是一片政通人和、祥和向上的局面。
军事上,在收复了川蜀后,隆武一朝下辖的省份达到了十省之数,长江以南的省份被明军全数光复。其疆域实控面积超过了弘光朝廷,而且对各地的控制强度和力度更不可同日而语;
民政上,隆武帝在南方各省全面推行新政。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商税已经替代农税,成为朝廷的赋税支柱。明军光复江南之初,还有很多士绅商贾妄图用前朝时的商税制度糊弄,但随后在孙家军“不交税、就交头”的铁血镇压下,这些首鼠两端的东南官绅们,老老实实的屈服在了孙家军的屠刀家军的刀也快得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江南地区的新政改革推进速度远超当年的张居正变法。
至此,楚王与隆武皇帝两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不成文的默契分工,他们一人主军、一人主政,将这个政权逐步的打造成了一台高效、强势的国家机器。
转眼又至除夕,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这个时候都将手头上的事情停了下来,要准备过年了。孙稷侠也不例外,今年他将手头上的事情都放了下来,准备安心陪家人过个好年。
说来心酸,这还是孙稷侠来到这个世界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前几年每逢春节,他不是在外打仗,就是在忙于军务。本来今年除夕,他也理当下军营,与将士们在一起。只不过今年情况特殊,原因是经过自己夜以继日的辛劳播种,高阳、白玉和卞玉京三人相继怀孕。不管怎么说,自己也应当陪在妻妾们的身边了。
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一大早岳母娘就遣宫女送来口谕,邀请孙稷侠一家人进宫小聚。于是孙稷侠又只好收拾打扮一下,带着三女出席宫里的家宴。
孙稷侠被加封楚王以后,按照礼制可以册封两个侧妃。于是,出身寒微的白玉和卞玉京一起,顺理成章的受封为楚王侧妃。而作为楚王侧妃,白玉和卞玉京都是可以陪同进宫参与皇室家宴的。
家宴设在坤宁宫,这里是曾皇后的寝宫,端庄而又温馨,适合小型、私密的家宴。
雕花窗棂外积着薄雪,轩内却暖如阳春,地龙烧得正旺,与鎏金铜炉里的龙涎香交融成温润的气息。隆武帝今日换了件明黄色常服,领口绣着暗纹流云,少了朝服的威严,多了几分阖家团圆的暖意。曾皇后一身湖蓝色宫装,正亲手将一盘蜜饯摆到桌案中央。
“北庭,尝尝这盘松子糖”,曾皇后笑着推到他面前,“这是应天府进贡的新年礼,说是用今年新收的松子做的。前几日听宫人说,城外的糖坊腊月里就排起长队,百姓们都在备年货呢。”
孙稷侠恭敬道谢。这些松子糖其实牧之荣一大早就送了几大包至楚王府。如今牧之荣身居应天府尹要职,其子牧东晴又在神鸦军中带兵,前不久还在夔州立了战功,老牧就更加在乎这些人情打点。
孙稷侠刚谢过皇后,便见高阳公主已剥好一颗蜜枣递过来,指尖带着淡淡的脂粉香。他自然接过,目光扫过她身上的月白锦裙——裙摆绣着的玉兰花纹,正是苏州织造局复产后的第一批贡品绸缎。穿在高阳身上,显得清丽明媚。
白玉和卞玉京见此,也不动声色的往孙稷侠嘴里塞着小碎嘴。将楚王爷的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像只大蛤蟆。
一旁侍候的陆太监很有眼力劲,连忙接下话题:“娘娘有所不知,老奴昨日出皇城采办年货,见秦淮河畔的酒楼都挂起了‘新年纳福’的幌子,连挑担的货郎也都哼着小曲,百姓们脸上的笑意也多了。许多人都感叹这日子虽然还很穷,但却是真正的安定了。”
众人都是从那段苦难的日子里走过来的,“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道理,大家都深有体会。
隆武帝捻着胡须点头,“年前户部上了折子,称南京米价已回落三成,商户们开始囤积新粮,四川、湖广的粮船陆续顺江而下了。想当初清军占南京时,米价飞涨十倍,百姓易子而食,如今不过一年光景,能有这般景象,已经是难能可贵。”
曾皇后闻言眼眶微热:“陛下才监国那会儿,我们在长京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陛下只有四件衣服,其中一件龙袍,本宫是缝了又缝,哪敢想今日能在南京过这样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