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稷侠执笔在军报上逐一批示,准许李玉承将这些缴获的财物分割一半就地留用,以作军饷;其余押解进京,上缴国库。不管如何,打了大胜仗,总要向朝廷上交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堵住那些文官们的大喇叭破嘴。
不过这都不是孙稷侠感兴趣的,楚王爷如今财大气粗,海贸一个月的产出就是数十万两白银,他还看不上吴三桂这点家底子。他关心的是马宝,准确的说是马宝的那五千骑兵。
“骑兵好啊!”
孙稷侠满眼放光,他正愁战马不够呢,这不就有贵人送上门来了嘛,而且还是成建制的骑兵。
军师张煌言接口道:“王爷,这马宝三易其主,而且曾经还跟随李自成打进过北京,可不是个好相与之辈呐~”。
生活秘书兼王府长史张若淳却不认同,“身处乱世,有很多人都是迫不得已从贼。下官以为,认定一个人的好恶,不能只看他的过往经历,而应该看这个人是怎么做的。鄙人这几天遍查案牍,并没有发现马宝有何大奸大恶之举,反倒看到其领兵作战,韬略出众、勇猛绝伦。而且最为不寻常的一点,便是马宝此人喜好与鸿儒名士相交。这样一个人,大有可造之材。”
张若淳顿了顿,接着道:“况且主公连西军、顺军残部都能容忍的下,为何吴周降军就不能用呢?”
张煌言闻言,也觉得张若淳说的有道理,自我批评道:“是某浅视了,对马宝确实应该妥善处理,毕竟他身后还有十万降军,大家都在看着他呢。不管是出于“千金市马骨”也好,还是维护蜀地稳定也罢,都应该重用其人。”
孙稷侠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这两位得力的左膀右臂就是好,各方面都帮他分析到位了,哪还有啥好考虑的,必须用!
他随即大手一挥,说道:“授马宝西南面副总兵官一职,十万周军裁撤老弱伤残后,拣选精锐、就地整编,仍归由马宝节制。”
二张顿时竖起了大拇指,楚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正应证了曹先生的那句古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信你马宝不归心!孙稷侠得意洋洋的想到。
孙稷侠的做法是对的。当王命传至蜀中时,本做好一死换取弟兄们生机的马宝,旋即被楚王的大气所征服。试想,连他这种打进过北京、逼死过崇祯皇帝的“反贼”,都能在楚王帐下受到重用,说明自己这位新主公的胸襟远非常人可比,也难怪能做非常人之事!
两度“从贼”的马宝终遇明主,自此“忠事王业,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