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新式火器军(1 / 2)

隆武二年十月初八,秋风渐起,漫卷红旗。

在人迹罕至的武陵山脉中,一支连绵不绝的队伍正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中行军,这支队伍和以前见过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同,将士们头戴新式绿漆斗笠盔,身穿量体灰绿棉军衣,身前两侧挎有子弹袋,肩扛火枪,腰悬刺刀,派头很是不错,据说这是楚王亲自为新编火器军所设计的。只是连日来的山区行军,让军士们的这身行头显得灰蒙蒙的,俨然是覆盖了一层尘土。

在潭州天马山大营组建的这三支新火器军,被楚王灌注了许多心血,从服装设计,到装具携带,都是孙稷侠亲自规划而成,他甚至细化到了每位士兵身上携带的震天雷和定装火药的数量多少以及重量几何。

新军的三位军指挥使,有两位是楚王的贴身侍卫出身;新军士卒亦是精挑细选的壮年勇士,其中还有很多士卒是从孙家军的老革命根据地,固水地区赶过来投军的;新军的军饷待遇、衣食住行也是高规格的存在,在全军中,仅次于踏白军那帮子骑兵。

这三支新式火器军统一归建为神鸦军辖下,分别被命名为第二、三、四军,神鸦军则升格为军团级,由孙家军元老、广信侯关星河节制。但由于新军组建后一直在潭州受训,而关星河与神鸦军的军团指挥使司衙门远在南京,所以这三支新军实则由左军都指挥使、吴中侯李昭代管,李昭本着“新军要在战场上淬炼”的原则,于是就将这三支才堪堪训练了三个月的新式火器军,征调伐蜀。

但从现在来看,这三支新军被训练的真不错,走了这么多天的山路,将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涨,行军速度也没有落下来,不过其中也有没携带重型火炮的缘故。由于山路遥远,行军不便,炮营这次就只随军携带了五十门小弗朗机炮。就这还是将小炮拆开后,靠着炮营将士们肩挑手扛上来的。

武陵山东麓的一处山坡上,神鸦军第三军指挥使陈青烈,正在用手中新装备的单筒千里眼,遥望远处。可惜的是,镜筒里除了山还是山。

身后的二军指挥使关剔守笑道:“我说二狗啊,恁咋个升了官,还就改了名字啊?陈二狗这个名字啷个不好听吗?”

旁边的四军指挥使牧东晴也跟着打趣,“二狗,你以后不会升个官就改个名字吧?那我可得给你翻翻字谱,想想下个名字叫啥了。”

陈二狗闻言顿时一脸黑线,他在攻打南京外城时,亲率死士五十人攻入城内,立有先登之功。战后,孙稷侠问其想要什么奖赏,陈二狗称愿为军中一小卒,为楚王效犬马之劳。楚王遂将其外放军中,擢为新军指挥使。二狗升官后,嫌弃原先的名字太过粗鄙,于是自改名青烈。意为忠贞勇烈,如同烈火焚青竹,而节不改。

陈青烈反唇相讥道:“这还没入川蜀呢,关牙子你一个湖南人,学什么西南官话,鹦鹉学舌吗?”

关剔守也不生气,只是扯了扯自己的衣领说道:“我这不是提前预习一下嘛。万一灭了吴三桂,楚王要升我的官,到时候要考校我几句川话,我总不能再去临时学嘛。”

“好了好了,你俩别斗嘴了,快来看下舆图吧。”

陈青烈与关剔守遂各自放下手中事情,聚到牧东晴的简易行军桌前,上面摊着一张精细的湘川鄂三省边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