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张煌言欲言又止,孙稷侠顿时皱起眉头,“玄着,有事不妨直言。”
“陛下入主南京以后,风向有所变化。”
“京中盛传,孙氏战功卓着,理应......封王......”,张煌言脸上一副神秘之色。
“哼,一群跳梁小丑。”
孙稷侠一听便知,这是何党耍出来的把戏。
自收复南京以来,孙稷侠风头一时无两,早就惹得何党不喜。尤其是黄道周正式入阁以后,自何腾蛟以下,何党中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黄太傅已经成为了孙氏盟友。孙氏原本就把持军权,现在又有政坛大佬黄太傅倚为盟友,这让何腾蛟等人彻底坐不住了,若是任由孙黄发展下去,何党离失势也就不远矣,这才会利用这次封赏,大做文章。
何腾蛟、马士英、黄鸣俊等人久居朝堂,善于揣测帝心,他们都猜出来了皇帝现在的纠结心理。按军功来说,孙稷侠歼敌十三万,光复南京之功,足以封王。但问题是,从潭州建军开始,孙稷侠一直有开府建制之权,特别是如今他又官居天下兵马大都督之职,若是再予其王爵,岂不是集权、贵、名爵于一身?其威势远远超过了大明朝历朝历代所封之王,若是一个不好,岂不是惹得社稷动荡?
为此,何党反其道而行之,特命人于朝野之中,为孙稷侠封王之事造势,这样反倒可以引起皇帝的警觉和反感。政治斗争就是这样,越不想要对方得到什么,就越是要将什么送到对方手上去,因为最终的决策者是隆武皇帝,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去,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而后长成参天大树......
“玄着,你认为我这局该如何破解?”
张煌言闻言,神情一肃,“主公,古语有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某以为,当此之时,主公不如坦然受之。”
“唔......”
孙稷侠踱步窗边,清凉山视野开阔,一眼便可眺望山下的南京城。
封王啊......没想到他孙某人也会有这一天,只是这王冠之重,重于泰山呐!戴上去容易,摘下来可就难了,一个不好,说不定还要搭上无数人的前途与性命。
许是看出了孙稷侠的纠葛,张煌言低下头瓮声提醒道:“主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将士们那边……”
张煌言话中的意思,他很明白。
如今的孙氏军政集团中,李定国、杜怀仁、郑森这些大将,他们追随孙稷侠,为的是驱除鞑虏、光复汉家天下,他们为名利者少,为天下者多;
但还有且更多的是如项戈、吴闻礼、焦涟、陈邦傅这等抱着兴复家族、建功立业的文武大将,他们跟着孙稷侠打江山,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家族或者个人的利益,这不能说他们错了,而恰恰说明这才是最原始、最核心的动力,人只有充满欲望,才会推动着他前进。故此,孙稷侠要驾驭他们,就要保证他们该有的荣华富贵,而要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则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地位,若是自己一味矫情,趴着不挪窝,那手下弟兄们又怎么上位呢?
只是,皇帝那边会是什么想法呢?
正思索间,忽有宫中内侍上门。
在宫外神气十足的小太监,此刻却执礼甚恭。
“国公爷,陛下请您进宫一趟......”
【兄弟们,最近工作太忙了,拖更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