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新年将至,四九城里却毫无一点过节的喜庆。
崇文门,家家挂白、人人缟素,这里是正蓝旗的聚居地。
正蓝旗这两年来也是倒了血霉了,遇到了两个煞星。一个是摄政王多尔衮,因旗主豪格争夺皇位一事,逮着机会就打压正蓝旗。另一个便是明军统帅孙稷侠,在江南疯狂屠戮正蓝旗的子弟兵们。这两个煞星,一个将他们送上战场,一个在战场上收割他们的生命,配合的那是一个天衣无缝啊,让正蓝旗上下欲哭无泪。
崇文门的哭声透过数重宫墙,使得太和殿内的气氛更显凄凉。
其实正蓝旗还真错怪了多尔衮,他虽然时有打压肃王豪格,但真就没想让旗丁们去白白阵丧敌手。多铎兵败江宁的消息传来时,多尔衮自己都悲痛欲绝,以至于当场晕厥。
多铎与多尔衮一母同胞,感情非常深厚,多尔衮能在群星闪耀的满清贵族中,脱颖而出,一跃而位居诸王之首,离不开胞弟多铎的强力支持。今多铎在江宁兵败身亡,犹如斩断了多尔衮的一只臂膀,使他在满洲贵族内部中,痛失了一位强有力的内援,多尔衮怎会不悲、怎能不痛呢?
而且清军的惨败,极大的打击了他执政的威望,因为当初让多铎挂帅,便是多尔衮做的决策。
在这一年里,清军与明军围绕江南、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之地,大战数十次,然而战绩却是惨不忍睹。清军不仅丢失了江南、浙江和安徽三省之地,还累计阵丧十三万精锐部队,其中战死两王一贝勒及满洲八旗兵一万人,堪称是清军史无前例之惨败。
而悲痛过后,是如潮水袭来一般的不安,这种让多尔衮寝食难安的根源,便是自身权力的不稳!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大的危机并非来自明军,而是来自清廷内部,更加具体的来说,是来自满洲贵族内部的压力。满洲八旗贵族内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诸王、宗室各有利益牵扯。当初多尔衮能力排众议,拥立顺治继承大统,顺利坐上摄政王宝座,除了依靠多铎等亲信的强力支持和自身威势的压制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他用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将满洲贵族捆绑在了他的战车上——即打入关内,攻取汉人的花花江山。
在这个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才会有后来清军入关,平灭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夺取北国江山的一系列辉煌战果,而这些战果反过来又巩固了多尔衮在满洲内部的执政权威,使诸王咸服。
可如今,这种权威正在逐渐消退......
于是才有今天太和殿这场诸王议事,多尔衮就是要试探下诸王态度。
此次议事,事关重大,除了英王阿济格出镇西安,无法到场的缘故,在京的郑王济尔哈朗、肃王豪格、 庄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和衍禧郡王罗科铎五位王爷悉数到场。
甫一开始,殿内就充满了充满火药味。
多尔衮令诸王商议、进献条陈,以应对当前危局。
但不等“二把手”郑王济尔哈朗开口,肃王豪格便率先开炮,他无视多尔衮,直接向端坐上首的小皇帝说道:“皇上,我大清太祖、太宗两朝,面对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萨尔浒、在大凌河、在松山、在辽锦......哪场战役不是我们攻城略地?哪场战役不是我们大破明军,大清国的一个牛录(三百人)就敢追杀上万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