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军紧锣密鼓的布置防务时,明军已经大举入城。
十二月十一日,楚国公孙稷侠率明军主力进驻雨花台;李昭率左军各部兵临清凉门;郑成功率闽军威逼神策门;杜怀仁则将浙军大营移至紫金山,成居高而下之势。
作为明朝曾经的京城,内城之防,固若金汤,远比外城要难打。其以多重城墙为依托,仪凤门至正阳门一线,还引入了秦淮河作为护城河;另外,每城门筑以坚固瓮城,并配置投石机、火炮等守城利器,辅以密集敌台箭楼,形成了立体严密防御。
面对这样一只“刺猬”,孙稷侠颇有无从下口之感,遂问计于军师。
张煌言笑而答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孙稷侠若有所思,待腹中方略成型后,即令自己的笔杆子兼秘书张若淳起草一份劝降信,准备用于攻心。
张若淳作为黄道周的亲传弟子,自是文采斐然,眨眼间一封劝降信便已成文:“王师兵至,解民倒悬。还于旧都,复我河山。金陵将破,困兽何抗?弃戈降顺,方得生路。凡擒虏首多铎、洪承畴者,赏金千两、官拜上将军,生死不论,无论满汉。”
孙稷侠看后,非常满意,即令幕府秘书郎们誊抄千份,飞箭射入城内。
一时间,南京城里到处飞舞着明军的劝降书。
于此同时,他再令明军各部,每日于内城前,或排兵布阵,或火炮齐射,以演练攻城之法,并让匠营及辅兵营堂而皇之地打造攻城器械,给御守内城的清军将士造成了极大威慑。
明军的这一招“攻心计”,不可谓不狠,让多铎和洪承畴极为紧张,他们深知坚城往往破于内部,尤其惧怕内部生乱,于是多铎亲派自己的戈什哈,巡查全城,搜缴敌书,但有隐匿不缴者,一律视为通敌,就地格杀。
随后,蛮横的戈什哈们便开始了大肆搜剿、捕杀行动,以致于城内人心惶惶,清军内部间生嫌隙。
清凉门,李成栋站在箭楼上,眺望远方明军军阵,只觉军容齐整、雄武有力。
此时,副将杜永和气冲冲的上前痛斥道:“大人,今日咱们又有十五个弟兄因为上缴降书不及时,被那群狗鞑子捕杀,传首各门!”。
李成栋闻言,青筋暴起,他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陕北汉子,手下这些弟兄大都是跟着他和高杰从陕北高原南征北战出来的,情谊深厚,却没想到他们没死在战场上,反倒死在了这自己人手上。
随后,他又想起了自己差点也被多铎斩首一事,心中的那股怒火再也压抑不住,明明是他率军于外城苦战明军十余日,多铎却反过头来要因为那废物巴山之事,欲斩杀自己,岂不让人愤恨?
他终于定下决心!
李成栋与杜永和耳语几句,“老杜,我看这南京迟早要完,咱们没必要给这群狗鞑子陪葬,你且传信给老弟兄们,今夜,咱们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