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隆武:朱与孙,共天下? > 第190章 将欲取之,必先弃之。

第190章 将欲取之,必先弃之。(2 / 2)

随后他下令江南、江北两大营,分派侦骑、探马、细作前往明军境内,刺探军情,监视动向。

诸将尽皆跪地奉令。

但是局势正向多铎等人所期待的那般发展,一连九天,多铎接到的前线军报,报的都是明军撤军的行程图,虽说明军的行军速度有点慢,九天才到徽州,但毕竟还是在稳步回撤嘛。

到了第十天,当多铎听到明军主力已进入江西境内时,终于不再怀疑,随即从江宁驻军中,再次抽调五千步军增援淮南。

明军主力的动向,让洪承畴也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他太多虑了?

当此之时,山东义军已经将淮南闹了个底朝天,连淮安府城都被义军攻陷,兵力更是像滚雪球一样,暴增至两万五千余人,虽说其中大多是裹挟了众多失地的百姓和流民,但其造成的声势依然非常惊人。

追着义军后面吃灰的冀鲁豫三省总督马光辉,已经接连两次被多尔衮下旨申饬,而马光辉的政治智慧亦非常人,他向多尔衮上折子推托说:“贼窜江淮,足可证鲁地剿匪之有力;然今贼死灰复燃,实乃江南省之过也”。

一句话将洪承畴气得直骂娘,“好你个马光辉,当年老夫松山之败,就是坏在你们这群辽东败军手上。现在同在清廷为官,你小子又来坏我的事不说,还乱扣屎盆子,真当老夫不是真神,没有三分火气不是?”

于是洪承畴以剿匪不力之由向清廷弹劾马光辉,至于多铎从江宁派兵剿贼一事,洪承畴也不再过问。

而此时,明军主力已行至江西饶州。

甫一进入饶州境内,楚国公、明军兵马大都督孙稷侠,随即下令明军“夜不收”全出,驱散清军探马,待明军主力周围五十里再无敌军侦骑踪迹时,孙稷侠即令全军调转方向,北进九华山。

山中早已构筑了营垒,消失多日不见的明军后勤大总管黄思勉,也早早候在了此处,等候孙稷侠率大军前来。

九华山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正是一处绝佳的藏兵之处。昔日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常遇春征讨陈友谅,就曾于此处藏兵,最后才有败陈友谅于池州之战绩。

现在孙稷侠效仿常遇春故技,亦将明军主力藏兵于此,屏蔽清军耳目。

九华山大营中,物资充沛、军械齐全。明军入营后,各军各营即按顺序进行相应休整补充,唯有一点,禁火!孙稷侠严令各军宪督、营镇抚使,日夜巡察,但有点火、燃烟者,立斩不饶。

袭取南都的任务当属绝密,绝不可泄露半点风声,直至此时,知道此次作战任务的人,也只有明军最高决策层的几个方面大将,和黄思勉、张若淳、张煌言等核心人物知晓,就连杜仕希、顾青锋这等高级将领都没有透露半分,普通明军将士们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他们原以为即将回朝,结果进入江西后却突然转向进驻了九华山,这波谜之操作,让将士们皆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只是碍于严苛的军纪,不敢过多议论而已。

作为统帅的孙稷侠对军中动态一清二楚,他知道将士们出征大半年,思乡心切,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心理,他才能将“减兵计”用到极致,成功迷惑江南清军。

六万明军在九华山中,一连隐蔽多日,就在官兵们都要闲得蛋疼之时,中军大帐前的那面沉寂许久的牛皮大鼓忽然被敲响,江南决战时刻终于要拉开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