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科学解决不了问题,人来解决
女娲娘娘将玉盒中的资料重新铺开,指尖在“实验样本分析报告”与“数据归纳表”上缓缓滑动,目光愈发深沉。
她翻到一份标注着“人妖混血胚胎发育跟踪”的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三百个胚胎样本的每日变化。
从细胞分裂次数到基因片段表达情况,从环境温度对胚胎的影响到营养供给的精确配比,每一项数据都有对应的时间、地点与观测人员签名,甚至连某次样本出现的细微异常,都附上了原因分析与改进方案。
“这般严谨细致,倒与我当年造人时的‘感悟天机’截然不同。”
女娲娘娘轻声自语,脑海中浮现出自己造人时的场景,那时她凭洪荒本源领悟和理解,以混沌气为引,息壤为基,虽能塑造出形态完整的人族,却难像这般精准把控每一个生命细节。
她造人时,若遇到胚胎发育异常,多是靠“天道启示”修正,比如某次人族孩童普遍身形孱弱,她在梦中悟得“需增加息壤中地脉灵气含量”,便依此调整。
而闻瑞面对类似问题,却是通过分析上百个异常样本,归纳出“某段基因序列与骨骼发育相关”,再通过无数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解决方案。
她继续翻看资料,看到“数据归纳与规律总结”部分:无数组实验数据被整理成清晰的表格,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最终提炼出“基因融合稳定性公式”与“混血种族天赋表达规律”。
这种“先收集海量数据化简为繁,再通过归纳分析化繁为简”的过程,让女娲娘娘心中泛起波澜。
她造人时,虽也总结过“造人四法”,却多是基于自身感悟的经验之谈,从未像这般依托客观数据推导规律。
“我当年造人,多依赖‘感悟天道’与‘虚空灌顶’。”
女娲娘娘抬手抚过《造人录》,眼中闪过一丝怅然:“要悟得造人的基础原理,需达到仙人之境,能感知天地灵气流动;要掌握血脉传承的核心奥秘,更是要突破至混元金仙,才能窥探到生命本源的一丝真意。”
可这等境界,三界能达到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生灵终其一生,都只能被动接受‘天道赋予’的生命形态,无法主动探索生命的可能。
而闻瑞提供的“人类补完计划”的资料中,却处处透着“凡人可参与”的特质。
一份“科研人员名录”上,记载着上万名参与者的身份:有曾是农夫的凡人,因擅长观察被纳入样本跟踪组;有曾是工匠的凡人,因精通计算被安排数据整理;甚至有曾是孩童的混血种,因对自身血脉敏感,参与了基因表达的反馈收集。
资料末尾还附言:“每增加一名有智慧的参与者,数据收集效率便提升一分,规律总结的准确性便增加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