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 落网了(4k)(1 / 2)

虽然不准备和娄晓娥多说,但是具体什么情况,高振东还是要掌握一下的。

倒座房的同志把高振东让进去,然后敬了个礼:“现在只知道确实是特务,但是属于哪一方,怎么打听到这里来的,还不掌握,据说,他自己都不知道。”

高振东点了点头,那看来上次抓到的人,已经是很外围的了,这种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卖命,仅仅是因为一点蝇头小利的诱惑,就能出卖自己,出卖别人。

“单线联系的?”

“嗯,而且发展方式很特别,他是被一个不知道何方神圣的人发展的,方式很简单,以利相诱,所以这人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到底属于哪里。只是要他打听院子里最近的情况。”

“然后,发展他的人就把他转给了一个单线而且不见面联系的上线?”高振东笑道。

“对。首长,您怎么知道的?”对于高振东能猜得这么神准,倒座房里的同志还是有些吃惊的。看来厉害的人,干什么都厉害。

高振东笑了起来:“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发展他的人继续和他直接联系的话,那他被捕后第一个供出来的就是这个上线。敌人不会那么蠢,肯定会断线然后重连的。”

这种消耗起来不是很心疼的炮灰,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信息和打赏的渠道,别的都无所谓,所以这种方式很能保证他的上线的安全。

看来对方不是傻子啊,业务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越有业务能力,反倒是越能缩小范围,毕竟有时候优秀的业务能力就好像黑夜中的灯火,显眼无比。

举个例子来说,S2如果碰见个比较抽象的特工,那很有可能来自阿勃维尔,说得难听点,不说硬件条件,单说业务能力的话,运输大队长的两个调查局可能都比他们来得精通。

“行了,我知道了,你们忙你们的。”高振东得到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和没答案差不离,但是无所谓,这方面自然有同志在注意。

“首长再见!”倒座房的同志又向高振东敬了个礼,送高振东出门。

——

薄海之滨,某兵器试验场。

从地域特性就能知道,这个试验场的试验对象,和雪城是不一样的,前者以陆上兵器为主,而这里自然就是和水有关了。

而这个试验场还要更特殊一些,因为它的实验目标,是水下。

“报告!1号试验型号已经准备完毕,请指示!”一位同志来到试验指挥中心,向在这里的几位同志汇报道。

“那就开始吧,型号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抓紧时间。”一位同志笑道。

另外一位点点头,转向来汇报的同志:“开始吧。”

“是!”

这位同志拿起话筒,下达指令。

“装填!”

在试验场某处的水下,有一处深入水下的建筑,建筑不大,但是非常坚固。

其中的一间房间里,几根不同直径的粗大钢管被安装在墙上,这面墙的外面,就是薄海的海水。而这些钢管,则连接着各种各样的管线,有的是为了发射,有的则是为了监测数据。

一根标注着“53”的管子尾部已经被打开,同志们正控制着房间顶部的行车,将一枚银光闪闪的长圆柱体装填进钢管里。

这是一枚鱼雷,而且是533毫米的重型鱼雷。

和以前的鱼雷有些不同的是,这枚鱼雷的尾部多装填了一个短短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前方,一根细细的导线从容器里伸出来,进入到了鱼雷的内部。

确切的说,这是一枚533毫米线导重型鱼雷。

“装填完毕!”战士们的动作很快,没多久就关闭了发射管尾门。

“注水!”

在深海之中,如果不在发射之前先向发射管内注水,平衡发射管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别说发射鱼雷了,就连打开发射管口都是个大问题。

不过这倒是难不倒同志们,毕竟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有潜艇了,水下发射鱼雷这事儿不陌生,而今天的试验目的,也不是这个。

“通电!”

“自检!”

“打开发射管!”

随着一条条的指令完成,这枚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

指挥中心里,几位同志对望一眼,其中一位道:“发射吧!”

虽然这是第一次试验,但是伸头也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总要走那么一遭的。

“发射!”

随着一声令下,水下发射实验室里的一个压缩空气开关被打开,高压空气将连接着的水压入发射管。

高压空气是不会直接冲入发射管发射的,如果那样的话,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和较大的声响,暴露自身。而且发射管被空气占据,会带来潜艇重心的变化,对潜艇的姿态带来不利的影响。

而且,这些压缩空气是非常宝贵的,绝不可能直接放到海里去,而是要回收利用。

随着固定销钉回缩,高压水涌入发射管,鱼雷带着导线冲出发射管,螺旋桨转动,向着远方驶去。

发射系统完整的模拟着潜艇水下发射的整个流程,在发射鱼雷后,有条不紊的开始回收气体等一系列动作,至于关盖排水,还早得很,这是线导鱼雷,还有一条导线连在鱼雷的屁股上呢。

各种仪器设备和鱼雷自身,都在不停的回传着鱼雷的位置信息。

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来自捷联惯导系统的信号,这些信号能实时解算出鱼雷的位置,是线导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指挥中心的一个显示屏上,两条线齐头并进,虽然分为上下两排,但是形状极为相似。

同志们带着一点担心,紧张的盯着这两条线的变化。

这两条线,一条是制导控制信号输出,一条是鱼雷的实际航迹,两条线重合度越高,就意味着制导越准。

大家都有些紧张,这是这一批新式鱼雷中,最简单、技术难度最低的一种。虽然另外的声自导鱼雷,获得了来自高卢的火箭助飞鱼雷的技术支持,但是从难度上来说,还是线导鱼雷最低,而且控制本身是最可靠的。而尾流制导,现在还在发展中。

毕竟难度有高低,发展的先后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