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兵团人来,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出乎意料。北面靠近沙漠这一线,每年的冰雹虽然不算多,但总是会有的。
各连队都有防雹高射炮,后来会发展为防雹火箭。
但总有防不住的时候。
反倒是四队这里,几年十几年难得看到一回冰雹。
四队,三队,二队,一队……从东向西字字排列,算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至少这一片都没被冰雹打过。
当然,也会有不好的事情,就是南面下雨,这里可能就只有少少的雨点子。也可能是因为南北两边都有水库、湖的影响,原因众多。
种棉花自然是没问题,天上不下雨,那就浇水。
八月下旬,棉花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李强他们也准备上学了。
明明昊昊终于结束了在四队的狂欢,回到了县里的大院子。
顾晓霞看着晒得跟黑炭头一样的儿子,皱着眉头给两个孩子洗澡。
“咦?他爸,你看明明昊昊是不是长高了?”顾晓霞正给孩子洗澡的时候,突然抬头问李龙。
其实两个孩子是想自己洗的,他们在四队的时候经常自己洗,不过顾晓霞不乐意,因为看着两个孩子的脖子,都黑得跟车轮胎一样。
“就是长高了。”李龙扫了一眼道,“得有一米一了吧?这才多大——强强上二年级的时候还没他们高哩。”
两个孩子营养充足,个子窜得很快。
不仅比同龄孩子高,而且还比大两三岁的孩子高,一般人看到他们俩,绝对不会想到是才四五岁的孩子。
两个孩子也特别的聪明,话做事都不像那么,这时候大多数四五岁的孩子还啥也不知道就只顾着吃呢。
“这以后不得长到一米八的大个子?”顾晓霞开心了,笑着道。
李龙现在一米八八,有几年不长了。想来两个孩子从就不缺营养,长到一米八应该没问题。
“差不多吧。”李龙在院子里擦着那台边三轮摩托车。他院子里这几台车隔段时间都要开出去转一转。顾晓霞不开新的伏尔加,那他就时不时的开一下。
他开的这台伏尔加是豪华型的,比李向前那台还要好看一些,比普通的伏尔加看着档次就不一样。现在收购站车棚里还余下两台伏尔加,那伏尔加看着就跟桑塔纳有点像,方方楞楞的。
不过不管怎么,总比拉达和吉普车要强。
擦好车之后,李龙过去把大门打开,要出去溜一圈儿。他现在感觉有点后悔,整这么多车干嘛?
光遛这个车子就要花不少的时间。
不过眼下边三轮,而且进口的,在玛县也算是独一份儿。
现在县里买摩托车的已经有了。毕竟嘉陵摩托并不贵,特别是无极变速的那款的,据两三千块钱就能拿下。
李龙知道再过几年,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更偏远的地区要过几年才会普及,但那是真的普及,就连放牛放羊都用摩托车。
比骑马快,而且还“听话”嘛。
“爸,我也想骑!”在大盆里洗澡的明明冲李龙喊着。
“乖乖洗澡,呆会儿带你们坐车。这摩托车风大,不好带你们。”
孩子毕竟还,李龙不敢带着他们坐摩托车,毕竟后面没安全带,没抓紧掉下去就麻烦。
开着汽车就没这样的麻烦,两个孩子虽然喜欢趴在车窗那里往外看,但李龙的话他们记着,头和手不往外伸。
李龙在县里遛了一圈之后,就把摩托车开到了收购站。
正在收购站那里排队的几个熟人立刻和李龙打起了招呼,并且目光热切的看着这辆军绿色的摩托车。
虽然国内也有偏三轮,早些年这些人也见过,但都是长江750那种,哪见过这种啊。
这摩托车样子看着很酷,很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李龙也没在意,把摩托车停在前院——这时候算收购站的淡季,所以前院排队的人不多,七八个吧。
任这些人围观摩托车,李龙进屋子和老爹打个招呼,然后看了看今天的收购情况。
最近蘑菇干已经收差不多了,接下来收的主要是药材,有人已经在山上挖起党参,虽然不是很饱满,但也能用。
再就是黄芪甘草之类的。
没办法,玛县的特产,或者天山北坡经济带,这些县市的主要物产就是这些。一到秋天,没了贝母、蘑菇干,少了皮子,容易收到的也就只剩下皮子了。
对了,还有玉石。今天收到了五块玉石,都是碧玉。
“这东西我拿不准,按你的,以公斤论价。”老爹李青侠,“有黑点的,色不太好有裂的,差不多就是一公斤十块二十块,要是没裂有黑点的就三十,更好点儿的,那就上五十块钱一公斤。”
现在玛河碧玉也就是在行家眼里有印象,对于普通人来并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有人在玛河里或者南山里捡到玉石,更大的几率是找不到出售的门路,可能会放在家里放着,有些人就会找到收购站来试一试。
先前李青侠问李龙收不收,李龙想了想,那就收吧。
他知道玛河碧玉真正火起来怎么也得到下个世纪的一零年前后了,在那之前,普通人捡到玉石想要变现还是挺难的。
毕竟这时候玩石头的圈子还非常的众。
李龙扫了一眼堆放在角的那些玉石,品质一般吧,不过不管怎么,总是不会亏的。
接下来几天,他天天换车转一圈,把车磨合一下,免得真要用起来,开不动了。
当然最熟练的还是那辆老的212吉普车,开了好几年,伸手就知道档位,车况也是极熟悉的。
九月初,学生开学,县城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原本李强他们是要去兵团拾棉花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停了。李强倒是有些惋惜,他还打算继续去锻炼一下子呢。
四队的棉花也即将进入收获季节。有些受了虫灾、旱过的棉花桃子已经开了。
地里那些补种的西瓜、甜瓜什么的也结了,李俊海他们时不时的就会弄回来几个瓜,有时候顺便还能带回来一个偷瓜吃的刺猬。
“还见过一回狐子,也不知道是吃瓜还是去抓吃瓜的刺猬还是老鼠,就是跑得太快了,抓不着。”李俊海对李龙,“这地方野东西真多。”
“那你也不看看这地方多大,人少荒地多,野东西有活的空间,自然就多了。”
把自己家里的车全都过了一遍,开完后还送去运输公司,花钱做了大保养之后,李龙就开着吉普车进了山里。
他带上了枪。
贝母季结束,黑虎掌菌的季节也过去了,现在山里的人少了。
所以野牲口们就开始出没了,所以李龙带着枪,打算如果碰到了,弄点野味儿尝尝也挺好。
他先去了哈里木的冬窝子。
冬窝子边上堆了大垛的草捆子,但没人。
李龙知道人应该是去更里面的冬窝子干活去了。
他便开着越野车一路顺着原来修好的路上去,看到哈里木他们在别克家的冬窝子跟前在把已经晒干打捆的草往回拉。
看到李龙的车子过来,哈里木他们愣了一下。
有点不习惯——主要是这一段时间,或者这一年以来,李龙大部分时间开的都是嘎斯六九车,这车比较能装,越野性能也好,加上本身李龙开的那台就是准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