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提早布局 ,视野要放更广阔一些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提早布局 ,视野要放更广阔一些(1 / 2)

把吕德海和陶胜利两个人送到县里之后,李龙问两个人的去处。吕德海已经吃过饭了,就给李龙说直接去汽车站,他要乘汽车回家。

现在县里已经有通往六户地的班车,虽然一天就一趟,但回去还算方便。

陶胜利说他要先找个地方住下,买一些日用品,吃个饭再离开。

李龙先把吕德海送到了汽车站,然后把车开到县招待所。

“李老板,你知道不知道哪里有能把这砂金换成钱的?”陶胜利说道,“这县里能不能换我也不知道。”

李龙自己也不知道。他虽然弄到了不少狗头金、金疙瘩以及这回的砂金,但并没有拿出去换过,都当收藏品了。

而且好像现在黄金制品私人不允许买卖的,至少在玛县这样的小县城是没办法卖的。

李龙把实情给陶胜利说了,陶胜利有些为难,他给李龙说道:

“李老板,你看你能不能把我这个砂金给收了?我知道砂金肯定不比店里卖的黄金,我也不要多,我知道你这个人很好,你出价给我收了怎么样?我现在身上一点钱都没有了……”

李龙便问道:

“那你换多少砂金?如果就裤腰里这些,我倒是能给你换一些。”

砂金含金量虽然达不到九成,但七八成肯定是有的。所以如果按现在的黄金价格一半,李龙肯定有得赚。

李龙先前把陶胜利的砂金拿出来分一小半给波拉提,主要是不能波拉提白放人。他也相信陶胜利不傻,不出一点血就让别人放人,李龙欠了人情,他自己呢?

至少眼下看起来是公平的,陶胜利也能想明白这一点。

他把那个留给自己的布包拿出来说道:

“就这些吧,你看值多少钱,你出个价,我不还价。”

嘿,李龙乐了,这是架着自己还是信任自己啊。

他接过那个布包掂了掂,这个布包总共的重量一百克左右,把布的重量除掉——这是老式麻布,还是挺重的,除皮的话,能有个七八十克吧。

撕开缝着的线口,李龙倒出来一点儿,这砂金的颜色赤黄,和吕有才留下来的砂金颜色差不多,很漂亮。

这时候国内黄金的收购价应该是在三十块钱左右,砂金有个提炼的过程,李龙想了想,从吉普车里取出自己装钱的黑色人造皮包,数出八张一百块钱递了过去:

“这是八百块钱,就当我收你砂金的钱了。”

“这钱……”陶胜利一直在山里,并不清楚现在百元钞票已经发行出来了,他有点不敢接。

“走,去银行。”李龙笑笑,“这是新出来的一百块钱,还有五十的呢。咱们去银行,你可以把这些一百块钱的换成零钱来用。”

李龙开着吉普车把陶胜利送到了银行,他让陶胜利进去换钱,自己就在外面等着。

一会儿陶胜利从里面出来,手里捏着的钱就变成了一厚沓,看来他也是喜欢拿着十块的大团结。

“走,送你去招待所,剩下的买东西、收拾你自己的头发什么的,看你自己了。”李龙说道。

陶胜利满口的感谢,一直等李龙把他放到了招待所,等李龙开着吉普车离开,他还冲着吉普车招着手。

他很清楚,不是李龙,现在自己已经被关进了林业队的黑屋子了。

陶胜利并没有立刻进招待所,他还有些犹豫。

其实他挖到的砂金并没有全部带在身上,还有一部分在山里藏着。

只是当时他根本没有机会去取,也不可能去取。

现在自己自由了,那要不要去取呢?

李龙并不知道陶胜利的想法,他看看时间还早,便先去了供销社。

去了六户地,又和吕德海聊了聊,李龙觉得自己光依靠上一世的记忆,有些东西似乎并不一定准确。

所以他想从李向前这里了解更多的信息,看能不能纠正自己的偏差。

李向前正在办公室里看着报纸,李龙吉普车进院子的时候他听到了。

“坐。”看着李龙敲门,李向前指了指沙发,“自己倒茶,你这回过来有啥事情?”

“主任,看你说了,好像我没事就不能来一样。”李龙笑着给自己倒了水,喝了一口说道。

“你自己说,你哪回过来没事?”李向前瞪了他一眼,“你现在比我都忙啊。”

“人嘛,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嘛。”李龙笑笑,辩解了一句,“主任,我找你是打听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咱们县现在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多少?”

“这个?我不知道。”李向前摇了摇头,“棉麻收获是县棉麻公司的事情,我们供销社不管这个的。”

李龙略有些失望,这玩意儿难道还要自己去棉麻公司问吗?不好问啊。

“不过我这里有一份县里去年的统计公报。”李向前想了想说,“你可以看看,应该有你要的东西。”

说着他站起来,到老式的木头办公柜里翻了翻,找出一份文件来。

去年的统计公报,县统计局统计出来后,会给各单位发一份,农林牧副渔各行业的数据这上面都有。

李龙接过那份文件看了起来。

李向前笑了笑,回到办公桌那里,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李龙很快就翻到了棉麻那一项。

八六年,玛县的棉花产量在两百多吨,没有写具体的棉花种植面积,但李龙知道这时候大部分棉田是陆地棉,少部分种的是薄膜棉,产量最多也就在一百多公斤。

以此类推,那么全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差不多也就是在两三千亩的样子。

要说多其实不多的,毕竟现在一个乡的耕地都有十万亩左右了。

但是眼下玛县的农业种植完全是以粮食为主的,农民的公粮任务差不多在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种五亩地差不多要交半亩地的粮食作为公粮。

完粮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剩下的还要管一大家子人吃饭,然后才是副业种植。

这时候农民普遍的还没有拿钱顶公粮的概念,再加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吃不饱吃不好的经历,所以种粮成了自发的主动行为。

之后才是种棉、种打瓜。

公报里简单的提了提,全县棉花种植,北五岔、六户地占的比较多,其他乡镇是零星种植,然后就是兵团农场。

目前的归属,农八师的这些团场,和农六师的农场名义上还是“借用”玛县的地,也就是说这地盘是玛县的,自治区那边划归兵团使用。

再过三四十年,兵团各师建市,这些地方才算正式归兵团。

两万多亩,但是上面有一个增速,李龙看着这棉花种植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也就是说,虽然棉花的种植目前就局限在这两个乡,但是这几年因为种棉花赚钱比较多,每年增速都在百分之二三十。

他清楚等过两年,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大到其他乡之后,那增速就更快了。

“你找这个棉花种植面积干啥?”等李龙把文件交还给李向前,李向前问道。

“我猜以后咱们县里棉花的种植会扩大到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李龙半开玩笑的说道,“我在想着是不是要搞一个专门针对棉花的机器。”

李向前是知道李龙和奎屯那边的农机厂合作搞几个机器的,特别是这个清雪机,今年是好好的赚了一笔钱。

所以他觉得李龙的思路没问题,就是对李龙现在说的这个存疑。

“一半以上?怎么可能嘛。”李向前说,“咱们是农业县没错,但主要的耕地还是以种粮食为主。这粮食是大头,怎么可能一半都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