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挥师平闽粤》
自古人生似梦,
从来史笔如钩。
历代豪杰皆往矣,
今日英雄犹未休。
拔刀收九州。
燕雀不识鸿鹄,
书生难懂兜鍪。
万里江山皆是景,
一点痴心入画愁。
光阴付水流。
这首《破阵子》是莲大可汗平定闽粤二省后在尚可喜的王府中即兴而作,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轻松平定两省,他的心中极其得意,一句“拔刀收九州”,尽显英雄豪气,至于最后的“光阴付水流”,表面上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其实不过是英雄功成名就后的矫情罢了。
然而,秦王绰思吉和浙闽总督苏合上的奏疏很快便让卫拉特战神一统九州的喜悦荡然无存。二人在奏疏中都提及一件事:延平王郑经派部将刘国轩攻占泉州府的金门、同安,漳州府的铜山、漳浦、镇海等地。苏合在奏疏中请示该如何处置,绰思吉则直截了当地请求率军收复以上地区。
见到这两封奏疏,苏勒坦立时明白九州并没有完全统一,还缺了个小角:台湾!其实郑经派军袭扰福建本是奉自己的命令,目的是牵制福建耿氏势力、便于卫军平定福建。然而,自己给郑经的命令是袭扰,不是占领。他倒是不客气,利用自己讨伐耿氏的机会,一下子便占了二县、一卫、二所之地,意图控制泉州、漳州二府的野心昭然若揭。
哼哼朕同意给你,才是你的,朕没同意,你不能抢!苏勒坦心中如明镜般雪亮,他是赞成儿子绰思吉的意见的,此事朝廷不能软弱,否则郑氏必然得寸进尺。可有一宗:郑氏蟠踞的台湾、澎湖等地孤悬海外,其水师更是称雄海上几十年难遇敌手。对付他们,没有强大的水师可不行!
作为穿越客,苏勒坦其实十分重视发展水师,从来不搞什么海禁,鼓励民间商人与各国通航通商,客观上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可民间的船只虽多,皆是私人所有,朝廷的水师却因为连年征战、军费不足,并没能添置多少新船,总不能强征民间商船改作战船吧再说了,即便有了足够的战船,士兵也需要充分的训练才行。一想到相对薄弱的水师,他又打起退堂鼓,不管怎么说,眼下郑氏名义上还是自己的臣子,行事还知道收敛,若真的撕破脸,郑经学他爷爷郑芝龙干起海盗营生来,大卫的万里海疆恐怕皆会陷于危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