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罗杰知道格莱美的演出,并且观看了奥斯卡的现场演出,他早就知道安森是一位出色的歌手、更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者,但电影还是不一样,骨子里他依旧是热爱电影的一个书呆子。
在镜头的调度和剪辑里,声音融入影像、节奏和画面相辅相成、视觉和听觉的碰撞变得更加清晰,现场演出的魅力演变为一种如梦似幻的体验,跟随镜头钻入音乐里,用身体感受旋律,甚至演变为音符的一部分。
难以置信!
在罗杰看来,电影根本不需要一个结局一个收尾,就在福尔松监狱的演出里结束,曼高德完全可以拍摄十分钟乃至于十五分钟的演出,把电影演变为演唱会,全场观众卷入漩涡里,一起浮浮沉沉。
可惜,曼高德错过了一次载入史册的机会。
电影结束,罗杰闭上眼睛,脑海里耳朵里血液里依旧是福尔松监狱的演唱,久久不散,美妙得令人不想苏醒过来。
他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但对他来说,电影应该在福尔松监狱那里结束,一切堪称完美,他需要唤醒记忆细细品味。
一直到灯光亮起。
罗杰终于睁开眼睛,甚至没有来得及适应光线,旁边已经传来掌声,雷鸣一般,在整个卢米埃尔大厅铺陈开来。
一抬头,罗杰就看到奈尔斯欣喜若狂的表情,竭尽全力压抑控制,幸福和亢奋还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来。
奈尔斯笔直笔直地站立起来,用力拍打双手,满脸雀跃。
罗杰也站立起来,加入鼓掌的行列。
奈尔斯微微靠了过来,压低声音说了一句,“还是规矩了一些。”
罗杰略显意外,“我觉得应该在福尔松结束。”
“我也!”奈尔斯满脸欣喜,忍不住跳跃起来,“安森-伍德。哇哦。电影其实整体还行,但表演大加分。”
短短三言两语,眼神交换之间已经达成共识。
然后,不等罗杰开口,奈尔斯已经高高举起双手,一边用力鼓掌,一边发出欢呼,气氛瞬间点燃。
滚滚热浪张牙舞爪地朝着安森汹涌而去,全场沸腾。
安森略显拘谨。
第一次在大屏幕上观看如此严肃如此深刻的表演,老实说,他有些生涩,不太熟悉;尤其是“与歌同行”这部作品,他似乎已经许久许久不曾看到杰克了,观看电影的时候,那些回忆重新汹涌而出,再看着约翰尼坠入黑暗的状态,百感交集,一时之间很难用语言准确形容。
然后……然后就被热浪包围。
难得一见地,可以看到安森的羞涩和局促,周围那些熟悉安森的媒体全部按耐不住,纷纷开始起哄。
气氛,推向全新巅峰——
显然,罗杰和奈尔斯并不特别,和他们拥有相同感受体验的观众比比皆是,如果有人惊叹杰米-福克斯对雷-查尔斯的演绎,那就应该看看安森对约翰尼-卡什的演绎,不仅仅是模仿而已,完全注入全新灵魂。
电影已经结束许久,余音依旧绕梁,久久不散。
此时此刻,再次注视包围圈中央的安森,眼神和视线已经发生改变,今天的戛纳正在因为安森尔疯狂,站在电影节的风暴中央,迎接一个全新时代。
也许,现在是时候了,人们应该甩开偏见和傲慢,给予安森他应有的认可——
他绝对不止是依靠颜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