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5章 刮目相看(2 / 2)

镜头再回到jr的身上,他已经长大。

那是安森-伍德。

他依旧抱着枕头趴在床铺上,如同孩子一样,下巴支撑在手背上,透过一旁的窗户望出去,有些出神。

沉静、阴郁、内敛,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抹淡淡的哀伤。

低垂的眼睑令人看不清楚眼睛,微光从窗外洒落进来,穿透浓密的睫毛投下一片阴影,思绪在徘徊。

不由地,屏住呼吸——

一前一后,三个时代的交错,尽管不是现在、过去、现在的回环,而是中年、少年、青年三个形象的交错,却依旧能够在那张相同的脸庞里看到中年和青年的神韵错开,娓娓道来那些不曾诉说的故事。

安森,依旧是那个安森。

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广为人知的一张脸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优点在于,没有人会认错这张脸孔;缺点在于,每个人脑海里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角色代入感体验较差,甚至可能破坏电影的代入感。

然而此时完完全全展示在大屏幕上,继开场之后第二次展露无疑,占据屏幕的三分之二,每个细节全部暴露在观众眼前,毛孔和皱纹都没有例外,却不由屏住呼吸,捕捉到面部表情里些许微妙的不同。

从中年到青年,一样的脸庞、一样的无表情,一样低垂眼睑地掩饰全部情绪。

眉宇传递出来的感觉却细腻而奇妙,没有沧桑、没有沉重、没有疲倦,似乎脸颊少了一些酒气晕染的微红,呼吸也没有那么粗重;取而代之的是些许青涩、些许愁绪,有种少年初长成的懵懂和茫然。

舒展的眉宇里隐藏一抹淡淡的哀伤和唏嘘。

然后,他抬起眼睛,望向窗外——

那双清澈透亮的眼珠倒映着阳光,宛若琉璃珠一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破碎的情绪埋藏在灵魂深处。

惊艳!绝对惊艳!

至今为止,安森不止一次展现出塑造角色的能力,“猫鼠游戏”、“蝴蝶效应”、“暖暖内含光”,准确来说整个好莱坞都能够看出来,安森一直在试图摆脱花瓶标签,证明自己是一名演员,对此早就已经习惯了。

但眼前这部作品和以前任何一次情况似乎都不一样。

没有情绪没有情节没有状况,没有给予演员一个立足点,只是呈现场景;并且这样的故事在好莱坞屡见不鲜,早就已经反反复复说了无数遍,没有新意——

父亲酗酒哥哥去世

拜托,千篇一律!如果想要比惨的话,估计排不上号,而且还是在传记电影里,似曾相识的叙事已经见过无数次。

然而,导演曼高德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自然而然地打破时空框架,把镜头完全对准安森,依靠那张脸孔完成叙事。

没有表演痕迹,也没有雕琢痕迹,浑然天成地融入角色。

从中年到青年,用那一张脸孔把记忆里的唏嘘和苦涩串联起来,举重若轻地完成情感共鸣,没有在情节上花费太多力气,而是牢牢地把目光凝聚在那一张脸庞之上。

整个卢米埃尔大厅保持专注,在自己意识到之前已经卷入叙事漩涡里,所以,“这只是一部安森和瑞茜联手冲击奥斯卡撕开花瓶标签的颁奖季命题作文”的刻板印象,现在还剩下多少

又或者说,“这只是蒂耶里-福茂利用安森炒作新闻热度为戛纳制造流量的凑数之作”的偏见又剩下多少

本来,应该看导演应该看剧情,结果现在却开始对表演感兴趣,这正常吗

有谁预料到了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