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8章 正面对峙(2 / 2)

一来一往,两个人隔著新闻发布厅的汹涌人群展开对话,记者们如同观看网球比赛一样,脑袋不断转来转去。

格斯终於摊开双手,深呼吸一口气,“我个人认为,麦可更加適合这个角色,他的气质和外形更加接近我脑海里构建的形象。”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这个角色太过黑暗,我担心为安森引来麻烦。”

潜台词是在说“蜘蛛侠”,彼得-帕克是一个阳光开朗的角色,儘管第二部略显哀伤,那也是成长的烦恼。

显然,“最后的日子”则沉重了许多。

安森扬声说道,“导演,过两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这是在暗示“与歌同行”也一样黑暗吗

“当然,麦可確实完成一次难以置信的表演。”

“麦可,我可以询问你一个问题吗在准备这个角色过程中,你认真研究过科特-科本的影像吗並且试图模仿他还是说,你把他当作一个虚构的全新角色进行演绎,那些脑海里的杂音有多少是导演的东西、多少是你自己的声音”

——哈哈哈哈!

麦可-皮特正准备开口回答,结果被延迟爆笑打断,他略显不安地看著眼前笑得东倒西歪的记者们,不知所措。

不止因为记者,还因为安森,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显得混乱,对他来说,绝对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略显意外的是,麦可穿过人群看到安森投射过来的眼神,充满了鼓励,这让他稍稍找回些许理智。

“我的確研究了大量科特-科本的影像……”麦可找回思绪开口回答。

这不能责怪麦可,对於记者来说也是闻所未闻的景象——

在採访坐席的这一侧看到安森的身影,不仅提问,而且那些专业问题让真正的记者羞愧难当。

这也成为坎城一景,不管是安森作为记者提问,还是安森和格斯的碰撞,全部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並且,不止如此。

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部以柯特-科本为灵感创作的电影,这也是“盖瑞”、“大象”精神层面的延续。

种种细节拼凑起来,然后再重新审视“最后的日子”,整个观感也就不一样起来。

更不要说电影具有创新和探险精神的音效运用了,继“大象”之后,格斯在视听语言层面又更进一步。也许格斯不是钻研技术的书呆子,没有办法发明全新技术,但他的確是电影呆子,一直在钻研电影。

一来二往,话题就这样引爆,並且持续井喷——

两年前,“大象”的场刊评分表现差强人意,最后却爆冷登顶金棕櫚,谁知道今年是否能够再次迎来惊喜呢

沸沸扬扬的目光,悄无声息地围绕“最后的日子”打转,麦可-皮特也终於得到应有的瞩目,讚嘆连连。

围绕表演的种种討论蔓延开来,暂且撇开电影本身的喜恶不说,麦可-皮特的確在电影里奉献了不俗的表演。

那么,他是否能够成为影最佳男演员的候补呢

不由自主地,人们还是感嘆,安森的影响力独一无二,即使只是出现在新闻发布会而已,本来意志消沉鬱郁寡欢的“最后的日子”也站在话题风暴的中央,轻而易举顛覆局面,举手投足就能够呼风唤雨。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幸灾乐祸,安森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与歌同行”应该是角逐奖项的野心之作,尤其是最佳男演员,结果现在安森自己把麦可-皮特推向台前,抢走呼声,不知道安森现在是不是懊恼悔恨到肠子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