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章惇完美地错失了这个机会,罢相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而他蔡京,入政事堂这些日子谨言慎行,处处紧跟官家的节奏,对官家的决定从来不反对,而是思考如何把官家决定的事落实,如何办得漂亮。
两厢比较,高下立判,取章惇而代之,指日可待了。
不似章惇这般把自己活成了官家的阻力,他蔡京,是真正能成为官家的助力,不可或缺的,值得信任的助手。
这才是臣子该有的原则和态度。
走近章惇,见他还在愣神,蔡京忍不住道:“章相公,已经散朝啦,您看……”
蔡京提醒他先走,不然群臣没人敢率先离开。
章惇回过神,目中的焦距终于成形,看清了面前的蔡京。
沉默片刻,章惇突然道:“元长,老夫没错。”
蔡京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章惇居然会突然说出这句话,其实从他入政事堂那天起,不知章惇是否猜到了官家的用意,对蔡京总有着一股莫名的敌意。
二人的关系除了朝政公务上的来往,基本没有任何私交,章惇更不可能突然说这句话。
蔡京一时不清楚章惇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向他解释辩白,还是强调巩固自己的原则。
蔡京与章惇完全是两路人,所思所想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二人做人做官的原则和底线也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看着章惇失魂落魄的样子,蔡京本来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此时终究忍不住道:“子厚先生,朝政国事上,其实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您实在没必要总与官家的决定相悖。”
“官家必然是千古圣君,登基这么久了,他对大宋做出的改变相信您也看得清楚,官家的决定向来是不会错的,有时候眼前看到的似乎是错,可未来终究还是会发现,官家其实没错。”
“无论任何时候,咱们都要谨记,自己是臣,官家是君,君君臣臣的道理,您比下官更清楚。”
说着蔡京朝他拱了拱手,然后善意地一笑,转身便离去。
章惇仍站在原地,目光再次陷入呆滞。
是啊,明明他也曾是官家的拥立功臣,明明官家曾经也很信任他的,君臣之间为何会走到今日?
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
赵孝骞在大庆殿后殿换了黄袍,穿着寻常的春衫便服,步行走回福宁殿。
刚出了大庆殿,便听到宫外一阵炮仗炸响,隐隐约约能听到宫外百姓的欢呼声,兴奋的嘶吼声。
赵孝骞的脚步一顿,身后的郑春和急忙笑道:“西夏灭国的消息,估摸已传出去了,眼下汴京的臣民都在庆贺呢。”
赵孝骞笑了笑:“挺好的,炮仗特别响,回头让宫里也准备一点,朕带着昊儿放炮仗。”
郑春和急忙应是。
福宁殿内,赵孝骞刚跨进殿,狄莹袅袅等众女便迎了上来。
赵孝骞赫然发现,薛梅云也在其中,只是众女面前,她有些局促地垂着头,有点腼腆拘谨的样子。
看来狄莹等众女已经接纳她了,否则此时她不会出现在这里。
“妾身与姐妹们恭贺官人,西北大捷,西夏灭国,大宋臣民扬眉吐气,官人真的好厉害。”狄莹笑着挽住了他的胳膊。
赵孝骞下意识便抚上了她高高隆起的肚皮,走日常程序般大喊了一声“我恁爹!”
然后才搂住了狄莹的肩,笑道:“今日闻捷报,心情不错,所以朕决定……吃席!”
“老郑,吩咐御厨多做几道硬菜,再弄一壶酒。”
狄莹等众女欢喜不胜,每个人看着赵孝骞的眼神闪闪发光。
灭国之功,不仅提高了皇帝的威望,就连在妻妾心中的地位也拔高了许多。
谁家男人有这本事,动辄轻松灭国,古往今来的皇帝里,能做到的也不多吧。
能嫁给这样的盖世英雄,为他生儿育女,岂不是人生幸事?
赵孝骞的心情确实不错,尽管刚才朝会上,关于设立讲武堂的事,与章惇和朝臣们闹得有点不愉快,但无所谓,皇帝的威望已经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他决定的事,照样必须执行下去。
西夏被灭国,距离统一天下狠狠往前迈进了一步,从今以后便是新的时代,从三国鼎立,到楚汉争爸。
不必怀疑,最后的结局,大宋必须是爸爸,而且是契丹人永远得不到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