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从甲会弹劾已经被贬为卫州刺史孙兴言是顾浔没有想到的。
“杨大人,孙兴言已经从塞北都护贬为了并州刺史,难道你觉得还不够?”
“怎么说孙兴言在北伐之中战功赫赫,一生战功换一个刺史,不够?”
杨从甲沉声道:
“殿下,不可否认孙兴言北伐之中,确实战功显赫。”
“因此,微臣当时很是推崇他就任塞北都护。”
“可塞北混乱的情况足以证明他在治理一事上能力不足。”
“加之此人反复无常,卫州又是 京畿之地,断然不能让其就任卫州刺史。”
之前,孙兴言就任塞北都护,确实是杨从甲先行提出。
当时朝中还有不少大臣反对,毕竟之前孙兴言一直都是陈姝派系之人。
坚定支持顾家的大臣, 都将其看作降将,猜忌排挤他也在情理之中。
那种情况下,杨从甲还能力挺孙兴言,已经是极为不易。
如今杨从甲执意要弹劾孙兴言,大抵是孙兴言在塞北的所作所为他其太过寒心。
杨从甲不知道孙兴言卧底的身份,顾浔是一清二楚的。
“杨大人不曾到过塞北,可知塞北是何情况?”
“杨大人怀疑孙大人能力不行,可曾质疑过的是是朝廷的政策不适应塞北呢?”
杨从甲一愣,他对塞北情况,都是来自信件或者述职官员的讲述。
他未曾踏足塞北,不曾亲眼见过塞北的情况。
“塞北微臣确实不曾到过,可是此政策在北境却没有出现半分问题。”
“想来塞北与北境的情况出入不大,即使有问题,也不该这般严重。”
顾浔认真看着杨从甲这位朝廷的中流砥柱之一。
“杨大人,身为吏部尚书,你更是不该片面的的定义一个官员。”
“我建议你跟随即将前往塞北赴任的官员走一趟,亲眼去看一看塞北的情况。”
由于孙兴言血洗塞北官场, 导致塞北官员严重缺乏。
先前霍林北上之时,已经带去一批,但仍旧不足以填补漏洞。
朝廷紧急从各地抽调官员,组成第二赶赴塞北就任的官员队伍,定于三日后出发。
杨从甲低下头,片刻之后又抬起头。
“好,殿下,微臣后天便跟随前往塞北赴任的官员去看一看塞北的真实情况。”
他没有想到顾浔做事这般稳重,说出来的话竟然让自已没有半分辩驳的理由。
在顾浔身上,他看到一种越来越浓重的帝王之气。
“还有便不是孙兴言从来不曾背叛顾家,他一直都是先帝安插在陈姝身边的一颗暗子。”
“若他也是反复无常之人, 那天下就没有所谓的忠臣了。”
如今陈姝已除,孙兴言这位始终忠于顾家的忠臣,不该在含冤定上陈姝党羽之名。
闻言,杨从甲不可思议的看向顾浔。
“殿下,此话当真。”
“杨大人觉的我会糊弄你?我想朝中没有人比我更痛恨陈姝了吧?”
杨从甲默然。
“殿下,塞北之事,若确实是孙兴言不作为,微臣依旧还会弹劾他。”
顾浔微微一笑。
“理应如此。”
说实话,若是仅仅因为自已的三言两语,杨从甲便放弃弹劾孙兴言,那他也不配坐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杨从甲离开后,顾浔刚端起酒杯,准备喝上一口解解乏,魏公公又屁颠屁颠而来。
“殿下,暂代礼部尚书虞浩求见。”
由于虞浩太过年轻,资历太浅,并没有直接升任正二品尚书,而是从二品暂代礼部尚书。
顾浔放下到嘴的酒杯,一脸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