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影帝:我谢谢你哦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新闻学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新闻学(1 / 2)

很快,张远接受了岛国新首相接见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

甚至在海外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各地媒体都报导了此次事件。

书法协会还开了“仁者无敌……从张远先生的书法作品看全球文化交流专业座谈会”。

趁机搞了一波流量。

张远早就是书法协会的会员了,还不是普通会员,是理事,蹭一下就蹭一下吧。

虽然从没理过事……

这就是典型的,借他的流量炒作一下,吸引热度。

毕竟炒宣纸大军中很大一部分人,就在书法协会内。

都是生意嘛。

本来就总叫他去开会,办展。

他一直推脱。

因为自己的字不差,但也说不上多好。

业余高手的水平吧。

可去了后一旦留下字,对方一定会炒作。

炒作就会捧自己,给捧得太高再摔了。

因为真会有民间高手去分析反驳的。

现在他和岛国一哥一块展示书法,大部分人还会说他写的好。

可一旦有“专家”出来说好,立马就会有人出面反对。

网友就是这么叛逆的。

反正这回出了大名。

能被外国元首接见,怎么说都是项相当高级的荣誉。

鸿胪寺那边也对他的表现表示了肯定。

还在例行发言中提了这事。

这就是鸠山桑的外交手段,并且相当有效。

而张远也乘胜追击,办了些与自己相关的事。

他请江志墙吃饭,就是为了办事。

首先让他帮忙联系岛国那边的发行方,问问《速度与激情4》什么时候能上映。

问就行了,指定能成。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没人想要这把火烧到自己头上。

现在首相刚刚回见的演员,他的电影却不让放。

这是给谁上眼药呢?

而且鸠山桑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不是靠着成为谁的女婿,谁的走狗上台的。

他们家本来就是大势力,腰杆硬的很。

整个岛国内部,没人会主动去触他们家的霉头。

所以他才敢顶着压力,

换其他背景没那么硬的主,这种理念得不到支持,压根没可能上台。

他不一样。

他甚至不需要财阀的资金支持。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财阀。

他老妈带来的嫁妆,那1300万股普利司通股票,每个月光分红就好几千万日元。

不过他最后被搞下台,也不是因为内部势力。

而是阿美爸爸。

显然不符合灯塔的利益。

江志墙这边很快得到了回复。

“我们一直都非常欢迎张远先生的电影作品。”

你看这话说得……

我们从来没有封杀过你,都是误会,误会……我们只是在审核影片,周期比较长。

这就是内部非公开封杀的好处,能随时改口。

这只是张远找江志墙帮忙的一件事。

这事搞定,他就能给环球影业有个交代。

先稳住那帮土匪。

而接下来要做的,则是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但也存在一个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那就是行为逻辑。

之前我刚刚立了爱国人设。

而这爱国人设的基础,就是反日。

可现在我一转头,又去见了岛国一哥,搞起了中日亲善。

普通人,无论影迷而是网民,他们不知道鸠山家族的态度。

他们只知道前边的小犬,安倍都不是啥好东西。

外加对岛国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所以大致想法是“我管你这那的,只要是岛国人,那就都是鬼子”!

其实也不能说完全错。

因为鸠山家族所谓的亲中,反思罪行,也只是一种政治立场。

人家首先是政治门阀,才会有立场。

而小鬼子可不傻,他们也知道做两手准备。

一条亲中,一条反中。

随世界格局而随时变化。

所以一定要留一个后手,留一条能反复横跳的道。留一派亲中的人。

华夏也未必不知道这情况。

可有这么一派总比没有好,得捧着。

这就叫心照不宣。

问题是,张远夹在当中该如何自处?

这时候再往前顶,不去会面,还搞风搞雨,那就不是“顺势而为”,而是“逆势而行”。

逆大势者,不会有好结果。

可逆民心,也不会有好结果。

这就难了。

换一般人,准是赶紧去岛国。

我管你观众怎么想呢。

你给我花过多少子?

你都没有给我花100万,我鸟你干什么?

立马在人前献媚,赶紧抱着鸠山桑的大腿。

但这也是这帮人不配去的原因。

因为这事不是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国家的脸面。

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像话吗?

得硬气些,观众才爱看。

所以张远琢磨半天,琢磨出一条道。

首先就是“叶师傅‘杀’到东京”的新闻头条。

得在香江先上,然后让内地媒体转载,这样风险小。

很多新闻都是这么转一手的。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让江志墙联系岛国发行方。

就是那些同意了上映《速度与激情4》的主。

再找他们做件事。

想办法让《叶问》在岛国上映。

这是其实不难。

因为他已经“解封”,并且《叶问》本身是一部票房相当不错的电影。

而且在张远与一哥会面后,他在岛国也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人气指数上升。

岛国媒体最爱做的街头民调中,半数人认识,或者表示曾经在电视上见到过他。

“是一位非常帅气的华夏艺人。”

“他会不会成为辰龙第二人?”

“我看过你的动作片,卡阔以呐。”

街访中,樱花妹是认得他最多的群体。

本来也是他的受众。

民调数据相当不错,获得了岛国的群众基础。

既然有人认得,岛国发行和院线也是要赚钱的,何乐而不为。

至于《叶问》说的是打鬼子的事……

区区杀父之仇都能“何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为虑。

《叶问》中至少没拍摄鬼子搞屠杀的事。

那年头虽然已经开始改教科书,但岛国还是承认自己侵略过包括华夏在内的亚洲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