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蠢蠢欲动(2 / 2)

“但若是北匈奴深藏不露,四国联军落入下风,我们再力挽狂澜,那……”

马超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军师,我明白了!”

司马懿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于关键之时逆转战局,能人所不能,那才是英杰。”

看到司马懿三言两语便将这两位毛躁的少年糊弄了过去,张辽总算长舒了口气。

这一趟把司马懿派来,陛下真的是英明。

司马懿却是淡淡一笑。

此行前来,他可是有着极大的野望的。

在东北平原配合诸葛亮的那段时间,司马懿尝到了深深的挫败感,并切实的认清了一个事实。

论内政,他不如诸葛亮。

而后陆逊的那一仗,也让他在军事方面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虽然综合能力不弱于这二人,但是司马懿却不甘人后,相较于二人,他的野心更大,想要登临高位,而不是跟在诸葛亮身后亦步亦趋。

田泽曾经对他们三人进行过评价。

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理想主义的完美执行者”。

对陆逊的评价是“战术奇谋的顶级统帅”。

而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则是“乱世中精通生存、布局、颠覆的终极现实主义者”。

司马懿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内政和作战,而在于对政治、军事、世家豪强、时代趋势的系统性把控,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隐忍。

大齐过于稳定的局势并不适合司马懿。

所以,在田泽征求司马懿意见的时候,司马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跟随张辽前来西域。

因为这里才是最能施展他能力长处和自身抱负的环境。

局面越是混乱、情况越是复杂,司马懿反而越发兴奋了起来。

田泽的存在和赏罚分明,使得诸多文臣武将根本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问题,反而更加担心本领无处施展。

就连郭嘉和荀攸都有心前来参战,毕竟中原的战事实在太无趣了,而且很快就要结束了。

但可惜,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不可轻动。

反而是司马懿和陆逊这种年轻的后辈还有可能出来历练一二。

有着大齐作为后盾,司马懿根本不用考虑事情闹大的问题,只怕闹得不够大。

张辽似乎察觉出了司马懿目光中的跃跃欲试。那种想要搞事情的野心,根本抑制不住。

毕竟如今的司马懿还年轻,尚未到中年后那般隐忍,瞒不过心思细腻的张辽。

“仲达,此战之后,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张辽问道。

听到这句试探之言,司马懿淡然一笑:“陛下临行前曾言,我们只是辅助四国的援军,做好配合即可。”

“我们的兵力不多,西域尚未完全纳入大齐掌控,铁路也未曾修建完毕,时机不在。待到日后贵霜覆灭,才是我们正式登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