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和平谈判(1 / 2)

关于俄国内部局势的讨论很快就结束,在不出动军队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也是很乐意干涉俄国的局势的。

而接下来,讨论的话题又转变为与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

自从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收到了来自卡洛的劝降信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多次召见奥地利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讨论关于和平谈判的种种可能。

在经过了多方面的评估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最终还是同意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的计划,通过牺牲匈牙利来挽救奥地利,挽救帝国政府。

俄国起义军队攻破冬宫和沙皇政府的消息,并未打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想要与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想法。

毕竟就算俄国此时退出战争,奥匈帝国面临的处境也不会有多少缓解。

进攻奥匈帝国的主力军队并不是俄国,而是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列强组成的联合军队。

俄国退出战争能让奥匈帝国调动边境的上百万军队,可这上百万军队就能解决奥匈帝国所面临的困境吗?

答案是远远不够。

俄国的崩溃对同盟国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但对奥匈帝国来说未必。甚至反倒因为俄国的崩溃,巴尔干诸国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为了各自的领土扩张,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奥匈帝国。意大利自然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作为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仅剩的列强,将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限制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野心和扩张。

法国和西班牙肯定也是想要削弱同盟国的,这也代表着俄国崩溃之后,协约国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并不会停止。

考虑到西班牙目前还没有动全力,再加上美国隐隐有加入协约国的趋势,俄国的崩溃并不足以改变目前欧洲战场的局势。

再加上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已经相当激烈,与其继续坚持下去,赌一赌那获胜的微弱希望,倒不如此时及时回头,以牺牲一小部分利益为代价,来挽回大部分领土。

对于奥匈帝国内部有和平谈判的想法,法国和意大利自然也是清楚的。

法国方面,法国人还是很乐意和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的。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对同盟国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打击,或许奥匈帝国有希望成为第一个正式退出世界大战的国家。

意大利其实并不想看到奥匈帝国退出战争,毕竟主动开启和平谈判和逼迫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所取得的成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别看目前奥匈帝国认怂进行和平谈判,可奥匈帝国的兵力仍然高达一百多万人,这也是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底气所在。

意大利政府原本想要肢解奥匈帝国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旦法国和西班牙不支持意大利,意大利甚至都无法获得奥匈帝国的领土。

虽然意大利并不愿意奥匈帝国主动开启和平谈判,可局势的发展明显不是意大利政府说了算的。

意大利在前线战场并未获得主动权,这也导致意大利在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问题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是否和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以及应当对奥匈帝国进行怎样的处理,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法国和西班牙说了算。

在马德里王宫进行的这场会谈,其实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

虽然明面上是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方进行会谈,可在进行到关于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话题的时候,很明显能够看到,谈话是以西班牙和法国政府的态度为主的。

法国政府方面还是很乐意与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毕竟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法国也不可能从奥匈帝国身上获得更多的东西。

法国和奥匈帝国并不接壤,奥匈帝国也没有什么殖民地。除了战争赔款和一部分本土之外,奥匈帝国也没什么可以拿出来作为赔偿的了。

但在与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之前,法国政府还是想要确定,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是否是真心的。

虽然表面上看奥匈帝国也没有继续耗下去的必要,但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也不知道奥匈帝国所谓的和平谈判是否是德国的一场阴谋。

为了展示和平谈判的诚意,双方在和平谈判进行期间,肯定是要停止前线的交火的。

这在平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也无法引起法国的警惕。可问题是,如今俄国的局势已经面临崩盘,同盟国在东线战场拥有数百万的兵力可以调动。

要是同盟国孤注一掷,在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这段时间,疯狂调动数百万军队南下巴尔干半岛,肯定会对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造成极大的冲击。

虽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但考虑到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影响,法国政府方面还是不得不慎重。

在前来西班牙之前,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就这件事情,已经和总统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

在卡洛提到和奥匈帝国的和谈事宜之后,阿里斯蒂德·白里安也是时候的提出了法国政府的顾虑,希望西班牙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保障。

不得不承认,法国人的顾虑还是非常合理的。卡洛也不可能因为和奥匈帝国皇室之间的良好关系,就充分信任奥匈帝国政府。

思考了片刻之后,卡洛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按照我们和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的约定,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奥匈帝国肯定是要损失一大片的领土的。

其中主要就是匈牙利地区,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拉沃尼亚需要分别割让给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

既然注定要失去这些土地,相信奥匈帝国在有诚意的情况下,也不介意我们在和平谈判期间对这些土地发动进攻。

只要能够在和平谈判期间掌控这些土地,就算和平谈判有意外发生,对我们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

和平谈判期间不停止进攻,这是卡洛想出的解决办法。这么做对奥匈帝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但要是奥匈帝国在和谈方面有诚意的话,想来他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这么做也是在提醒奥匈帝国,如今是协约国掌控优势,和平谈判是奥匈帝国主动要求的,而不是协约国请求奥匈帝国。

听到卡洛的解决方案,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点了点头,对于这份解决方案还是比较看好的。

不停止进攻确实能够很好的解决各自的顾虑。就算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只是同盟国的阴谋,协约国在此期间也完全不会亏。

拿到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拉沃尼亚的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也势必会有更多的动力去进攻奥匈帝国。

到时候如果和平谈判只是一场阴谋,协约国也能保持现有的优势,继续和同盟国死磕下去。

听到和平谈判期间可以继续发动进攻,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也颇有些兴趣,面带微笑的说道:“这真是个极好的提议,卡洛陛下。

就算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只是一场阴谋,只要我们在和平谈判期间达成了我们的目的,奥匈帝国也不得不和我们来一场真正的和平谈判。

至于有可能支援奥匈帝国的德国军队,意大利军队会承担重任,帮助我们的盟友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对抗他们。”

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之所以如此兴奋,实际上也是他看到了意大利获得更多好处的机会。

在和平谈判期间,意大利仍然可以继续进攻奥地利。如果意大利军队能够取得一些成果,意大利政府自然也能在和平谈判期间索取更多的报酬。

塞尔维亚获得斯拉沃尼亚,罗马尼亚获得特兰西瓦尼亚,那么意大利获得克罗地亚应该也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