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劝降信(2 / 2)

这么做不仅能够减少协约国在巴尔干战场的伤亡,同样也能让奥匈帝国缓一口气,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机会解决帝国内的矛盾。

对于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威望,卡洛还是十分信任的。别看奥匈帝国国内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闹得不可开交,但只要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开口,匈牙利政府始终还是要给老皇帝一个面子的。

目前卡洛所担忧的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年龄。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出生于1830年,今年已经85岁的高龄。这样的年龄在后世都算得上高寿了,更别提这个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的时代了。

如果卡洛记得没错的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在一战中后期去世的。

虽然这个世界的世界大战早两年爆发,可如今时间也来到了1915年中旬。如果按照历史上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去世时间,这位老皇帝最多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就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一位高龄君主的去世正常来说对帝国的影响不会太大,毕竟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培养一位颇有能力的君主了。

可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如果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去世,那影响绝对是很大的。

老皇帝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鲁道夫英年早逝,如今的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是他的侄子斐迪南皇储。

王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种操作在欧洲是非常常见的,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斐迪南,可不是一位多靠谱的王位继承者。

因为斐迪南贵庶通婚,他的子女并不会获得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权,而是会顺延到斐迪南的弟弟的子女身上。

这也代表着奥匈帝国的皇位将会经历两次叔侄传承,不管是斐迪南还是卡尔,看上去都不像是能让奥匈帝国坚挺下去的君主。

如果奥匈帝国能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统治期内结束这场战争,那对奥匈帝国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凭借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威望,就算奥匈帝国在和平谈判中会损失一部分领土,但也能保证剩下领土的稳定。

但要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战争中去世,由斐迪南大公或者卡尔大公继任的话,那奥匈帝国剩余领土的稳定可就无法保证了。

就算卡洛能够强行保住奥地利的皇位,奥地利人恐怕也不太愿意自己的头顶还多一位皇帝。

这也是卡洛要写信劝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原因。对于现在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局势是真的拖不得了。

卡洛的信送的还是很快的,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这封信就被送到了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办公桌上。

其实用电报的形式还能更快,但卡洛认为写信更能体现卡洛态度的诚恳,能够让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更加重视目前奥匈帝国的局势。

其实卡洛也多虑了,因为此时老皇帝对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确实有着极大的担忧。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怎么样,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相当清楚的。

战争前期同盟国占据较大优势的时候还好,胜利带来的喜悦还是能够压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的。

可一旦同盟国的战争陷入劣势,一些个牛鬼蛇神就全部跳了出来。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匈牙利政府了。要知道,协约国大军进攻的方向就在匈牙利平原,匈牙利政府能坐得住才是怪事。

协约国的进攻不仅对匈牙利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被迫让大量的匈牙利人走上战场,拿起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相较于对前线局势心惊胆战的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反而没有这么多的担忧。毕竟进攻奥地利方向的就只有意大利,意大利军队根本无法突破奥匈帝国军队的防守。

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对这场战争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两个政府之间矛盾重重。

要是再不阻止帝国政府和王国政府之间的矛盾,恐怕都不用奥匈帝国服软请求和平谈判了,匈牙利王国政府会主动和协约国进行谈判,以牺牲奥匈帝国的利益来挽救匈牙利的利益。

虽然奥匈帝国是二元制帝国,可奥地利与匈牙利孰轻孰重,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分得清的。

没了匈牙利的奥地利仍然是个强国,可没了奥地利的匈牙利,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国家。

如果战败真的无可避免,对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牺牲匈牙利的利益,总好过牺牲奥地利的利益。

就算牺牲了匈牙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仍然是奥地利皇帝。奥地利人因为在战争中损失不大的原因,自然也不会迁怒哈布斯堡家族。

相较于奥匈帝国国内的矛盾,巴尔干诸国进攻奥匈帝国,那可谓是卯足了劲。

罗马尼亚想要占领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塞尔维亚想要报之前奥匈帝国入侵自己的仇恨,黑山虽然是打酱油的角色,但也不敢在这样的大战役中摸鱼。

这也导致奥匈帝国的前线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德国和英国各支援了一个集团军,但在长时间的战斗当中,这两个集团军均已损伤过半。

原本是德国的集团军单独作战,奥匈帝国的军队只需要进行配合即可。在德国集团军伤亡过重之后,德国不得不同意奥匈帝国的计划,将原本的德国集团军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军队进行混编,组建了一支混编集团军。

相较于原来全部由德国人组成的集团军,由奥匈帝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混编的集团军的战斗力,明显是要差很多的。

虽然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使用德语,可架不住奥匈帝国士兵的民族多样性。原本在战争前期,各民族士兵组成的军队是独立的,并不会被混编在一支军队。

随着战争的推进,奥匈帝国也无法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定,将来自各民族的士兵进行了混编,这也导致奥匈帝国军队之间的沟通极其困难,进一步影响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这一切的问题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非常担忧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在收到来自卡洛的信件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在目前的局势下妥协。

虽然同盟国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战胜的希望,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清楚,奥匈帝国已经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英国和德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底蕴,是可以继续拖一两年的时间的。但奥匈帝国的国力是有限的,继续拖下去对奥匈帝国来说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奥地利现任首相是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在内心做好选择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召见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提出了关于和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提议。

对于老皇帝的提议,作为奥地利首相的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是早有预料的。

战败国肯定是要付出一些利益的,作为奥地利的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其实早就向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提议过舍弃匈牙利来请求和平谈判的方案。

不过当时协约国的战争优势还没有那么大,再加上舍弃匈牙利肯定会引起奥匈帝国内部的轩然大波,最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拒绝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的提议。

现在既然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主动提出的,那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十分乐意的去执行放弃匈牙利的计划。

反正匈牙利的死活和奥地利无关,如果能够牺牲匈牙利来换取奥地利的完整,对于奥地利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和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