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这养蚕一年能养好几茬。
从那时候开始,整个镇上各家都开始养蚕,同时在小家之内,分工越发明确。
汉子们负责忙活地里的庄稼,妇人们则专心喂养蚕,等结茧之后,再制成丝绸卖出去。
也因着妇人们养蚕缫丝挣了钱,整个宝山镇大部分人家的妇人,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甚至,这里有着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女户。
虽说怀王殿下在几年前就已经颁布法令,允许女子独自立女户。
但因着各种原因,各地很少有人会真的去立女户。
而宝山镇,就有两家带娃的寡妇去立了女户。
言归正传,一行人赶到里长家时,发现里长家竟是住的青砖大瓦房。
高高的院落,配上朱红色的大门,在这村子里,显得格外气派。
许文山下了马车后,推开半掩着的大门,朝里头喊道:
“吴兄弟,我是许文山啊,你们在家吗?”
院子里,一个留着山羊胡,年纪约莫四十来岁的汉子走了出来。
他一见到许文山和几个衙役,忙热情招呼道:
“怪不得一早就有喜鹊叫,原来是贵客来临啊!
许大人、各位官爷,咱去家里坐坐,喝喝茶!”
说着,就要将人往里头请。
许文山也满脸带笑道:
“吴兄弟,不用麻烦了。
我今儿过来啊,是有事请你帮忙!”
吴里长早就透过院门,看到了后头站着的那一队人。
自是知道,这是又有人过来落户了。
往常,少数几户人落户过来,他自是欢迎的。
如今宝山镇的养蚕大业,越发展越好。
他仗着吴氏族人众多,又当着里长。
便将村民们制成的丝绸收过来,再找法子卖出去。
这样一来一回,中间的利润相当丰厚。
要是人再多些,便能给他挣更多钱,他自是欢迎。
但刚来的这群人可不少,若是抱团起来,威胁到自己的里长之位,就不行了。
而且,看这些人大老远迁徙过来,还能驾着马车带着大批家当,想来不简单。
眼见着自己在县衙唯一相识的许大人都亲自过来带路,吴里长顾不得多想,忙客气道:
“许大人客气了,您有事直接叫人过来吩咐一声就行了,何必亲自跑一趟!”
许文山却是笑笑,亲昵地将站在后头的陆天明几人让出来,介绍道:
“吴兄弟,这次过来落户的,都是我的好兄弟,还得请你以后多照顾一番。
咱都是老熟人了,我也不和你多客套,就直说了。
怀王颁布的移民政策,落户时每人能分到一亩地。
咱宝山镇如今还空着不少好地,分地的时候,吴兄弟可要多帮衬帮衬我们。
你在这宝山镇做了两年的里长,对整个镇子都极熟悉。
一会,就劳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