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他们团将围绕训练中发现的战备转换、特情处置、机动行军等方面问题,展开专攻精练,着力提升部队遂行警卫支援任务能力。
刘之野前来刘家庄警卫二师视察的第二天,警卫二师某团就组织了一场对团应急分队展开了一次突击拉动。
此次拉练以实战为背景,旨在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拉练,他们成功识别并纠正了三大类、八个问题,包括敌情意识薄弱和反应速度迟缓等。
所有问题均得到及时当场解决,确保了应急分队的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警卫二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不仅负责日常警卫工作,还承担着燕京反K应急的重要职责。
警卫二师某团团长高城向一众上级领导介绍道,他们团警卫战士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时刻保持战备状态,不能有丝毫松懈。
高城指出,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情,才能确保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刘之野等人在应急分队处突应急训练现场,现场观摩。
在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上,警卫师某团的官兵们能实施精确且有效的射击;他们还能在短短的八九秒内,仅凭一根绳索,就攀爬上十几米高的楼房楼顶。
而在擒拿格斗方面,他们更是展现出以一当十的实力。
该团作为警卫二师的精英部队,其训练强度堪比特种大队,毫不逊色。
警卫二师每个团的分工不同,该团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反K,并在战时执行防卫和反渗透作战任务。
在训练场另一侧,刘之野注意到一个特殊的战术演练区。
十几名战士正在进行“红蓝对抗”,他们身着最新式数字化单兵装备,战术动作干净利落。
最引人注目的是带队的中尉军官,他正通过战术终端实时调整队员的攻防路线,整个小队配合默契得如同一个人。
“这是我们新组建的数字化特勤连。”高城团长介绍道,“所有队员都经过严格选拔,不仅体能素质过硬,还要掌握信息化装备操作、外语沟通等特殊技能。”
正说着,演练场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战士们立即切换成实战状态,迅速占领有利地形。
原来这是训练组临时增设的“敌情”,考验部队的临机应变能力。
刘之野走近观察发现,每个战士的战术背心上都配有微型摄像头,指挥部的电子沙盘能实时显示战场态势。
“这套系统是我们军区自主研发的,”高城指着指挥车上的显示屏说,“从发现目标到决策处置,反应时间缩短了60%。
去年在某次重大活动安保中,我们就是靠这个系统提前化解了三起安全隐患。”
夜幕降临,训练场亮起强光灯。
刘之野看到一队战士正在靶场进行夜间射击训练,枪口喷吐的火舌在黑暗中划出绚丽的轨迹。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射击精度——在微光条件下,95%的子弹都能命中百米外的移动靶标。
“这些战士每天要打200发实弹,”教官介绍说,“手掌磨出血泡是家常便饭。”
刘之野一行回到刘家庄的警卫二师第三天。
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响起,警卫二师某团演训场上,一场多课目警卫专业技能考核随即展开。
各专业分队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前出处置突发特情。
“提高部队应急应战能力,必须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据该团领导高城介绍,平时训练中,他们结合警卫勤务工作实际,聚焦各警卫分队任务要求,围绕情况预想、装备操作、勤务调整等课目,科学制订训练计划。
在此基础上,该团成立专项训练督导组,对各任务分队训练情况进行随机抽检,通过常态化督导倒逼部队应急应战能力提升。
考核现场,“敌情”通报传来。
只听某勤务分队队长老罗一声令下,官兵按照预定方案迅即展开行动。
处置过程中,考核组不时导调情况,老罗和战友审慎分析、沉着应对,并根据判断调整兵力部署,最终完成情况处置。
“此次考核中,考核组以随机导调特情的方式,在完成通用课目考核的基础上,增设特情处置、自救互救等课目,旨在检验官兵复杂条件下应急应战能力。”
团长高城介绍,考核结束后,他们随即组织官兵进行复盘研讨。
并对考核中暴露的不足列出清单,组织引导大家结合岗位职责开展问题研讨,制订针对性强化训练计划,进一步提高特情处置能力。
刘之野据了解,这个团在团长高城的带领下坚持每周检验、每月集训、每季比考。
按照能动态不静态、能临机不预演、能综合不单项的原则,组织官兵常态竞比。
使部队切实感知实战氛围、官兵时刻感受实战压力,不断强化打仗意识、锤炼作战本领。
夜幕下的训练场灯火通明,一场跨昼夜综合演练正在紧张进行。
刘之野站在指挥帐篷内,通过监控屏幕看到各分队正按照预案展开行动。
突然,电子沙盘上闪烁起红色警报——模拟恐KB分子劫持人质的突发情况。
“第三特勤连立即出动!”高城团长沉着下令。
只见数字化特勤连的战士们迅速集结,中尉军官通过战术终端快速分配任务。
突击组借助夜视装备悄然接近目标建筑,狙击组占领制高点,谈判专家通过扩音器与“歹徒”周旋。
整个处置过程行云流水,不到十分钟就成功解救了“人质”。
演练结束后,刘之野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参演官兵的战术背心都加装了新型防弹插板。
“首长,这是我们最新配发的复合装甲,”高城解释道,“重量减轻了30%,防护等级却提升了一级。”说着他拿起一块插板,用匕首用力划过表面,只留下浅浅的划痕。
次日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天际。
刘之野一行又来到反K训练中心,这里正在举行季度“魔鬼周”极限考核。
战士们要连续完成10公里武装越野、楼房突入、排爆作业等20余个高强度课目。
汗水浸透了迷彩服,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坚毅如钢。
“报告!爆破组准备完毕!”一名上士大声请示。
只见他带领的小组娴熟地操作着新型排爆机器人,仅用三分十二秒就完成了可疑物品的识别与处置。
高城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刘之野说:“这些战士平均每天训练14小时,就为关键时刻能快那一秒。”
当夕阳西下时,训练场传来阵阵杀声。
格斗教官正在教授最新的近身防卫技巧,战士们两两对抗,招式凌厉。
刘之野注意到有个身材壮硕的列兵动作格外敏捷,询问后才知这是新特招的武术运动员,他们能在1.5秒内完成夺枪反制动作。
“我们就是要让每个战士都成为多面手。”高城望着训练场说道。
远处,特勤连的官兵们又开始夜训,战术手电的光束在暮色中交织成网,宛如守护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