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814章 几十年后的二师与刘家庄!!!

第814章 几十年后的二师与刘家庄!!!(2 / 2)

对于守卫在城市里的哨兵,他们的内心要不断和外界进行对抗。

坚韧,并不是边防哨兵才特有的品质。

有时,他们会十分渴望走过天桥,哪怕只是到马路对面的“大润发”里转转。

但身负使命,他们必须忍受长久的寂寞。

日复一日站立在哨位上,习惯了默默无闻的老高,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居然能在电视上看见自己。

几年前,在刘家庄体育馆一次临近春节的大型慰问演出现场,高恩和战友们负责执勤保障工作。

当晚,这次活动在《新闻7点联播》中播出。

电视机前,老高的家人正好捕捉到他一闪而过的镜头。

女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老高,让他看回放。

听着耳边稚嫩欢快的声音,老高十分开心。

那一刻,老高体会到了一名军人、一名父亲的自豪感和价值感。

即使只是一瞬间的画面,也照亮过这些守在夜色中的哨兵。

带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中秋节当晚,警卫连的官兵们共同分享了他们自己做的月饼。

望着同一轮明月,想念的滋味,在这一刻也变得很甜。

99年,老孙真切感受到了燕京的秋高气爽。

在老孙看来,“从纪念碑走到国旗杆”的那段路程,值得他永远铭记。

新兵时期,老孙体能较差,也没怎么练习过踢正步和端枪。

当年能够入选50周年的仪仗队,对他来说,既是荣幸,也是巨大的挑战。

“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我身边的战友基本没有不受伤的。”

回想那段时间吃的苦,老孙有很多话想说,“训练时要不停拍礼宾枪,直到手被拍肿,踢正步踢得脚踝受伤,靴子都脱不下来……”

一遍遍枯燥的训练中,老孙想起了站哨教会他的事——坚持。

作为一名哨兵,这是刻在老孙骨子里的本事。

每次,在哨位上站到双腿打颤、头晕眼花的时候,老孙都会将目光聚焦在对面墙上的爬山虎。

看着枯黄的枝叶仍向阳生长、奋力攀爬,他也咬咬牙,再次挺起胸膛。

阅兵当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民广场。

老孙的家人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搜寻那个站在国旗护卫方阵第十排面的年轻身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没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老孙。

任务结束后,老孙在激动和兴奋中拨通了电话。

听到家人略微失落的声音,老孙释怀地笑了:“能够成为这个方阵中的一员已经很棒了,或许,那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我!”

其实在老孙心中,燕京特别是刘家庄地区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哨位上,看到周围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老孙觉得自己和大家的感受相通了。

在警卫二师家属区的大门站岗时,哨兵们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居民们的一句招呼、几句反馈,甚至一个不经意间充满信任的眼神。

上士于洋多年在二师大院里担负执勤任务,他说,刘家庄地区的人们有优良的拥军传统。

哨兵们常常会收到刘家庄地区的小孩子们制作的“建军节贺卡”,会在春节期间尝到居民们亲手包的饺子,会在炎炎夏日收到路人送上的一瓶矿泉水……

这些温暖的互动,让哨兵们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被这座城市深深爱着的一员。

又是一个夜晚,老马站在哨位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他突然想起新兵连时班长说过的话:“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这片土地,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梦想。”

夜风拂过,带来一阵桂花香,老马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此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人指着他的身影对孩子说:“看,那就是保护我们的解放军叔叔。”

周小军最近在连队的黑板报上开辟了“哨兵手记”专栏。

他记录下执勤时看到的感人瞬间:清晨环卫工人对哨兵的微笑,雨天路人递来的雨伞,还有那个每天准时经过哨位、总会敬少先队礼的小学生。

这些文字让战友们读着读着,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

老高收到女儿寄来的画,画上是穿着军装的爸爸站在闪闪发光的哨位上。

他把画贴在床头,每次下哨回来看到,疲惫就消了一半。

妻子在信里说,女儿现在最骄傲的事,就是告诉同学们“我爸爸是保卫首都的解放军”。

每年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刘家庄当地的居民们会自发组织来军营进行慰问。

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带着孩子们表演节目,开餐馆的王师傅送来了热腾腾的水饺。

于洋注意到,有位老太太总是偷偷抹眼泪,后来才知道,她的儿子也曾是这里的兵。

每当这时,于洋跟战友们都会从心底生出军人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这种感觉,和我们参加各项重大任务时的体会,其实并没有不同。”于洋说。

无论是阅兵时站在方阵里,还是站哨时分散在各个“小点”,老孙、于洋、周小军……他们都习惯了不被注目。

许许多多的哨兵也是如此。

“在浩瀚的夜空中,我愿做群星中的那一颗。”

也许看似渺小,也许不够耀眼,他们守在战位上,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亮。

当万千光亮汇聚在一起,就成为守护平安的巨大力量。

如今的燕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成立已经三十多年,是燕京卫戍区最核心的作战力量,他们是担负着保卫……的重要职责。

警卫二师现有官兵约1.8万人,装备了最先进的轻重武器和特种防卫设备。

与普通陆军野战部队不同,警卫二师的训练还注重城市反恐、要员保护和突发事件处置等专业技能。

据说,警卫师官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小组协同作战能力普遍高于陆军平均水平15%,这得益于他们每年超过320天的高强度训练。

警卫二师最鲜为人知的是其内部严格的审查制度。

这里的每一名新入伍士兵都要严格考验,经查三代。

而对于那些担任核心保卫任务的特殊岗位,甚至还要追溯五代人。

警卫二师98.7%的士兵来自农村,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军平均水平。

选择农村青年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通常具有更纯朴的思想和更强的ZZ可靠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警卫二师官兵们除了常规的军事训练外,还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和一项特殊技能。

在警卫二师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官兵占比达到了53%,会一种以上外语的比例达到了67%。

在特殊技能方面,90%的官兵掌握了专业急救技能,70的官兵能够熟练操作至少三种特种车辆。

这些能力让警卫二师不仅是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更是一支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保障力量。

警卫二师承担着确保首都安稳的重要任务,这支队伍拥有光辉的过往和优异的战绩,堪称精锐之师。

他们日常训练和执勤安保都十分出色,是守护燕京安全的可靠力量。

平时练习中,战士们一直维持着非常剧烈、要求严格的训练情形。

比如在格斗练习区,他们大量地流着汗,每一次出拳、每一回踢腿都蕴含着强大的劲头,目标是在决定性的瞬间能够用一招就战胜对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