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春到江南花自开 > 第445章 浅谈周密及长江防线

第445章 浅谈周密及长江防线(2 / 2)

就是小说《春到江南花自开》里的主人公赵旋,在参加鄂州之战的时候,忽必烈也没有攻打襄阳,而是直接要从鄂州渡江,以致《宋史理宗本纪》里记载道:“大元兵自黄州沙武口渡江,中外震动。”

这才有了小说里丞相吴潜、近侍董宋等人因此慌了神,纷纷请宋理宗迁都;以至于后来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的故事。其实这些事情在《宋史》里都有明确的记载,并不是作者凭空自撰的。

即便是宋以后的历史,凡是从北往南打的关键性战役,再也没有再提及过襄阳了。

比如说朱棣的靖难之役,别说襄阳了,济南他都没打下来,但是朱棣都没有纠缠,而是率军直接南下。打过了长江,不久朱棣就从叛臣逆子变成了明成祖。

清朝灭南明政权的时候,清军直接从镇江渡过了长江,南明弘光政权很快也就灭亡了,朱由崧也被抓到了北京,最终在菜市口被砍了脑袋。

就算是到了近现代,1949年四月底,百万大军过长江之后,内战也就基本结束了,半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长江的宽广,没有亲眼见到过的人很难想象。如果想有初步的概念的话,建议从网上搜索一下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古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工业和人口,我觉的南京段的宽度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然,也不能说襄阳不重要。襄阳紧邻着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可以沿着汉江直抵长江,而鄂州,就是离襄阳最近的沿岸城市。

在真实的历史上,元灭南宋之时,拿下的第一个沿江重要城市,也是鄂州。

其实,襄阳就是鄂州的门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就像一座院落,鄂州就是院子内的“房子”,而襄阳就是保护这座房子的“围墙”。贾似道在就任京湖制置使的时候修了“房子”,而李曾伯在接任之后又修了“围墙”。

我个人认为两个人都没有错,最多是一个时间先后的问题。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在时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会先修自己破败不堪的房子呢,还是先为那个破房子修一个高大坚实的围墙?

1273年二月,襄阳统帅吕文焕献城投降了,三年之后,1276年,六岁的宋恭帝走出出临安城,向伯颜投降; 。

需要说明的是,伯颜也是在完全占领了荆州、岳阳、武汉、黄冈、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等沿江重要城市,完全控制了长江天险之后,才于1275年十月,从南京出兵直下临安的。

至于后世为什么认为襄阳城的得失是南宋灭亡的关键,一方面是金庸小说的渲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襄阳城坚守了六年,期间的战事异常的惨烈。

这里要隆重的赞扬一下李曾伯,因为襄阳城是在他的任上修建的。襄阳以及附属的樊城修建好后,李曾伯曾在襄阳西南的真武山上刻石铭记,后人称之为《李曾伯纪功铭》或者《襄樊铭》。

《李曾伯纪功铭》保存的十分完好,和他留在桂林的宝积山上的《抗元记事碑》一样,现在都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大家如果到了襄阳或者桂林,有空的话,可以去观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