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年前,在这片曾经无比荒凉的的土地上,突然悄无声息地建立起了一个大院,孤零零地屹立在这片荒野上,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那时的大院,规模比现在小的多,自然,常住人口也少。更为不同的是,那时住在这儿的人,从上至下,个个都显得气宇不凡,都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人都显得特别能干的样子。
几十个人,俨然一个小社会,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好像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在这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特别引人注意。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给人的印象是稳重,能干。他便是这儿的主人,对外人称山阳公,这可能不是他的真实名字。真名叫什么,自然没人关心了。
人们发现,山阳公为人异常地低调,对外从不显山露水。对内部人异常地友好,一看就是个很有修养的人。
虽然他低调的目的,是要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过,明眼人还是看出他身份的不寻常。
有一件事最能证明他有深厚的家庭背景,那就是龙山县令,都会规规矩矩地前来拜访他。也就是从时起,奠定了吕家作为本县大家族的基础。
山阳公从不轻易走出大院,即使走出,也就是到前边的朋河边上走走,不过停留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又要返回,
大院南边一里远的地方,便是朋河。这条河发源自龙山的枯树岭,源头只是几个碗口大的泉水群,随着中途不断有支流加入,水量越来越大。到吕家大院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而更为出奇的是,河水到这儿后,竟然由南北向,改成了东西方向,形成了一个大转弯。
加之这儿地势很平,河水没有了落差,由之前的咆哮湍急,变成了平缓。
在这儿河水变得又宽又深,就像一个小湖泊。
这片水域,由于上游冲下来的众多营养物质,在这儿沉积,成为了鱼儿最喜欢的地区之一。
每天都有不少渔民在这儿捕渔。
且说有一个叫张三的人,在这儿捕鱼已有多年了。
他捕鱼的手段并不复杂,就是头天晚上在河里下上笼子,第二天早晨来起笼子,每天总有不少收获。
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有点不对劲。
那就是每天他的笼子总有几只是空的。
空的很彻底的那种,而其它笼子里却收获满满。
这使得张三怀疑,有人在夜间或早晨偷了他的鱼。
他决定看个究竟,到底是谁偷了他的鱼。
这天天不亮,他便来到了河边。
一来看是谁偷了他的鱼,二来这两天手头有点紧,为的是能把活蹦乱跳的鱼,带到集市上,卖一个好价钱。
他把所有的笼子都拉了上来,个个笼子里都有鱼,收获还不错,有几十斤。
“看来偷鱼人今天来迟了,”张三自言自语道。
这些鱼带到市场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张三想。
他把笼子又一个下到水里,看了一下天,现在还早。
便把鱼桶放到那儿,自己找个地方,暖和一下。
起获笼子是个辛苦活,累不说,还搞一身水,浑身湿漉漉的,现在又是早春天气,凌晨的气温很低,周身都冷。
想到去集市还早,便决定找个背风的地方暖和一下,随便抽袋烟,休息一下。
他把鱼丢在那儿,便去了一个大树后,背靠大村,坐了下来。
还没掏出烟,忽然听到从吕府方向,传来了奇怪的声音,呜呜呜的,像女人的哭声。
要说这张三,那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他甚至有一个人深夜从乱坟岗经过的纪录,目的就是为了抄近路,早些时候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