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来了,无非也是现场挣着脖子问我们要钱,倒不如我们商议完了丢给他们执行。”钟毓接过话茬,语气中明显带着情绪。
董昭的眼神开始迷惑,要说西街现在算是司马家的事业,你钟毓也曾拜在宛城做官,怎么今天屁股坐的不是方向呢。
“稚叔说的有些意思,自古这些大工程都是耗钱的主意,若是这方面花费的多了,今年长安往洛阳进献的钱就少了,前些日子我领西街的时候,就尽量赶在封账前把大账目做过了,如今要调整也需要有个度,长安的钱各司局官员都还等着过年呢。”夏侯晚回答道。
“那就以长安府的意见,先给予四十万贯,让他们尽力办事?”陈泰把目光看向董昭。
董昭没有意见,他想坐实长安州府,那就得首先保障大家过年的费用;不然往年大家都过的是肥年,怎么你董昭来了大家就要瘦一瘦,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方案的第二条,改变原有的原址分配机制,变换为按需增配,好的位置价高者得,这一条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筹集资金,并且达到催化商户配合的效果,但同时如果商户们集体反水,那就会让原本卡着的长安大道陷入更深的危机!
“这也算是他们为西街想办法了,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有效果的……其实董大夫说得有道理,像这样的方案最好是有方案拟定者现场来汇报,毕竟我们只能从客观形势去分析方案的可执行性。”夏侯晚率先表态,并把目光看向董昭和钟毓。
“夏侯别驾在长安十年,你觉得这个第二条例可以执行,应该是对西街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但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这一条风险极大!原址分配是我们大魏的陈律,此番长安大道刚经历一场商户聚集,若在这个时候推陈出新谋取利益,可能是会引起更大范围的聚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都会深陷其中!”钟毓看了一眼陈泰,希望得到陈泰的支持,毕竟大魏律法是你家老爷子陈司空提出来的,你总不能反对大魏陈律吧。
陈泰朝钟毓点点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把目光看向董昭。
董昭这次也学聪明了,身边的夏侯晚敢说敢做,因为他老子是开国功臣,大哥是武帝驸马,他自己又是长安最大的势力头子;钟毓即将承袭侯爵,他需要表态需要替圣上传达;至于陈泰,除了显赫的家世背景还有自身过硬的皇宫侍郎身份……他们当然可以侃侃而谈。他压了压喉咙,把目光看向地上的范民:“你代表长安府,你也说一说意见。“
“恕下官愚钝,此等条例实非下官所能思虑的,下官主观觉得还是按照大魏律法更有依托。”范民一边说一边招呼着左右上前添茶倒水。
“范郡丞思虑的没有问题,大魏律法是我们官员依赖的执行守则,按这么去做最不容易出错,但如果年前想把西街做出来,没有特殊手段是不行的,诸位大人说呢?”夏侯晚随即接上话茬,同时把话题丢给陈泰。
“那就让他们试一试?”陈泰看向董昭。
董昭孟地想起几天前自己被围在州府门前的情景,额头上不由地渗出冷汗,“若是按照理法来,年前大概率是不能有个结果了,这个结果两位亲使肩负重要责任,我一定全力配合。”
眼看董昭松了口,钟毓就有些坐不住了,但想起临行前曹叡的吩咐,他只好压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不能事事较真……
这场会谈到最后,郭配也没有到场,就由范民书记最后的意见,一份留在长安府等郭配审阅,另一份则送往行宫苑提交大司马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