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退房了?”
当徐谨言来到酒店的时候,发现房间门紧闭,敲门也没有人回应。
问了服务生后,才知道原来在半个小时前,房间已经退了。
而克里斯蒂也不见了踪影。
徐谨言不由的有些懊恼,虽然当时有怀疑是不是克里斯蒂接着自己想炒作绯闻,可自己连人家的电话都没留,也确实是大意了。
也不知道克里斯蒂是怎么想的,希望不会误解自己吧。。。
“走吧,回家。”
下了楼,徐谨言坐上了车,没多久就再次回到了酒庄。
坐在书房里的书桌前,徐谨言握着那杆杰弗里在前年送他的那支万宝龙钢笔,在手里把玩着。
摆在桌子上的,就是已经写到了第十章的黄石1963。
只是,此时的徐谨言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一点儿都无法安下心来码字。
“算了,去看会儿电视吧。。。”
一会儿想着上周跟柴大使聊天的内容,一会儿想着跟杰弗里的那通电话,一会儿脑子里又浮现出参议员的每一句话,可还没品味完全,下午跟克里斯蒂翻云覆雨的味道又涌上了心头。
徐谨言憋了半天,始终没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进入到码字的状态。
干脆直接起身,来到了客厅,打开了电视,左上角CBS的标志直接出现在了面前。
"我是502团Dog连的退役士官!"
一个满头白发老兵对着镜头扯开了自己T桖。
"三十六年了,那些混账好莱坞导演只会拍姑娘们往大兵裤裆里塞口红!"
老兵那枯瘦的手扯开的衣服
"我原本以为没有人知道,却没想到。。。徐还记得我们!
虽然兄弟连讲述的不是我的故事,但我真的很感激他。
是他让我回忆起了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
布鲁克林大桥下,这名二战退役老兵的眼眸中,闪烁的泪光。
......
“你教教我如何使用卫星电视接收器吗?”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颤巍巍地接受街头采访。
“我的丈夫也是参加二战的士兵。
不过他的运气不好,永远留在了欧洲。
幸运的是,他留了一个儿子给我,就在今天上午,我的儿子打电话告诉我。
希望我可以订阅HSTV-1频道看一下新播出的兄弟连,说他想起了两岁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的父亲。
我并不知道徐是谁,也没看过他的书,但我想知道欧洲那边,44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太太说着说着,眼角留下了一行泪水。
......
“抱歉,我赶时间去乘坐地铁。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转告SNN,只要今晚重播,我立刻订阅五年HSTV-1的会员!”
一位年近四十岁,身着风衣,手里抱着一个皮包奔跑的中年人,躲开了把话筒伸向他的记者。
不算长的头发
挥舞的手上,也有一个明显的伤疤。
显然,这也是一位退役的老兵。
......
"我弟弟就是这样跳进黑暗,然后就永远的消失了。。。”
镜头里,一位身穿驼色上衣的老年妇女,手里正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我还记得当年的电视上,总是播放着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
可我的邻居们却接二连三的接到了来自胜利邮政的阵亡通知书。”
手里捏着照片的老年妇女,嘴里念叨着曾经的回忆。
语气平淡到让人觉得她似乎只是一个无关的旁观者。
可越是这样平淡的语气,却越让人心里如同堵了一块石头一般,喘不过气。
“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早就习惯了失去弟弟的生活,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我看到SNN的兄弟连后,我才明白他们当初是多么的伟大。
正是像我弟弟这样的人的牺牲,才能让还在美利坚的我们,过着和平的日子。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感谢徐,是他让我们知道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也是徐,让无数的人知道了曾经失去了孩子、父母、家人、兄弟的我们。
就像那首曲子里唱的一样,我经常梦见他的灵魂,飘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这位老年妇女将手里的照片翻过来,对准了镜头。
上面是一个帅气的士兵,灿烂的笑容和身上的军装显得格外精神。
......
“是的,今天虽然是周末,但所有的高层都在顶楼开会。
至于会议的内容?
没猜错的话,大概率就是如何重剪黄石1883吧?”
下一个画面,是在纽约的密歇根大道,ABC总部楼下。
一个脸上打满了马赛克的人,耸了耸肩膀。
“没有人是傻子。
徐的作品为什么会深受我们的喜爱,就因为徐知道我们想看什么。
唯独那些每年拿着几十万美刀的所谓高层们,不知道。
他们以为民众喜欢看像茶话会一样无聊的剧情,却搞不懂为什么黄石1883能卖到了一千多万册。”
被打了马赛克的人,语气里满是嘲讽。
“哦,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