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不能乱改(1 / 2)

苏凌风自然知道,眼前的制片人兼导演彼得,执导奇幻电影的能力有多强。

在上一世,当时技术受限的情况下,都拍出了史诗级的奇幻巨作《指环王》。

足以说明彼得导演的创造力和能力。

这很符合苏凌风想要将《鬼吹灯》拍摄成史诗级东方玄幻巨作的设想。

而且,以彼得导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这部电影交给他来制作,等于是拥有了一个天然的宣传招牌。

更利于将《鬼吹灯》这部充满东方色彩的玄幻巨作,推向世界。

从而达到苏凌风想要向全球进行“文化输出”的初衷。

他们西方的电影市场,和我们有所不同。

不管是大美丽,还是西欧,他们的电影市场都是“制片人制”,而我们则是“导演制”。

这两种不同的电影制作制度,直接影响了整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的全过程。

并且伴随着不少更深入的影响力,其影响到底有多广泛,没人能说出一个定数来。

先说一说西方的“制片人制”。

在西方电影市场,一部电影的诞生,是由制片人来发起的。

首先,制片人去找编剧来写剧本,然后再去物色导演,看看让谁来执导这部电影。

接着,可以先去找电影公司投资,或者先选拔好演员,两者也可以同时进行。

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流程。

总之,整部电影的诞生,是围绕着制片人展开的。

他们电影署名“xxx作品”,这个“xxx”指的是制片人。

在上一世的时候,我们内地有一个知名的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叫《英雄》。

聚集了不少明星大腕。

这部电影当初在大美丽上映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他们当地“制片人”制度的便利。

当时找了一位国际上知名的制片人,将《英雄》这部电影,署了那位国际知名制片人的名字。

促使这部电影,夺得当年大美丽外语片票房的冠军。

再说一说,我们内地电影行业,截然相反的“导演制”。

和“制片人制”的本质区别是,我们内地的电影,是由导演发起的。

一个导演想拍电影,先去找本子。

剧本要么自己写,要么根据某部小说改编,亦或是去找知名的编剧约稿。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那位编剧,编剧写出来之后,自己再去做调整。

经常一部电影的导演,还会出现在“编剧”一栏中,就是这个原因。

敲定好剧本之后,导演拿着剧本去寻找电影公司投资。

资金到位后,再去挑选演员,甚至电影中的插曲,都要导演去找......

也就是说,国内的电影,是以导演为中心展开的。

导演是整部电影项目绝对的boSS,地位非常高。

而西方的电影市场,则是制片人为boSS。

本质上,他们剧组里的导演和演员是一样的地位,都是被聘请来,给制片人干活的。